分享

富辛庄的小人书铺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11

小人书因其图文并茂而又相对廉价的特点,常被作为幼儿启蒙读物,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知识并不十分普及的民国年间,很多艰深晦涩的书籍对平民百姓来说实难触碰,小人书因浅显易懂,则是老少咸宜。

当时的小人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明清小说,以石印为主,绘画质量良莠不齐。版式布置通常以画面为主要部分,前后图画相互接续,形成逻辑,讲述故事,旁附简要文字说明,有时书眉上有更详尽介绍。懵懂无知的孩童和目不识丁的成人,只要看图,即可了解全书大意。简单识字者则可通过文字说明,了解更丰富的细节。不论个人知识水平高低,都能从中各取所需,如此广泛的受众群体,使小人书在民国风靡一时,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读物。1948年7月9日的《大公报》就曾报道:“教部经调查统计得知:全国读小人画的人数竟超过其他任何图书读者的总和,用于小人书的印刷费也多于其他各种书籍。”小人书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谓惊人。

“普通(小人书)几个铜子便可买一本,但是因为太多了,并且如《三国志全集》非一般贫民所能办到,便有一般小贩利用这个机会,全部买了合订起来出赁。”(1930年2月10日《大公报》载《千奇百怪的新新三不管》)因此,津城各大聚居区,不论贫富贵贱,都有小人书铺。

富辛庄位于老城西南角,这里的百姓生活虽与租界相比略有差距,却是别具一格,独有特色。1931年2月8日的《大公报》中,以《旧腊中之津市民生(三)贫民生活大观》为题介绍了富辛庄及周边的各种百姓生活,其中专辟“富辛庄的小人书”一节,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小人书铺。“富辛庄出赁小人书者甚多,较发达者为孙士箴。”看来这些店铺均无字号,只能以掌柜姓名予以区别。“明房两间,东头设条桌一,辅以长板凳,北面为书架子。”内部陈设颇为简单。租赁的书目及价格:“《活捉吕蒙》《张皇帝》《济公活佛》《封神榜》《万侠传》不下百十种……单本赁价二枚,成部者分:六枚、八枚、十枚、十二枚、十四枚,五种。”此外,还有一条规则:“只准就室内赁阅,不准携出。前携出者颇多,皆未归还,故有此限制。”收支情况:“平均每日入款四角。每月路灯费三十枚、清洁费十四枚、打更五枚、火炉每日一角,仅足费用。”

虽然,像富辛庄孙士箴这样的小人书铺,其规模不大,书籍有限,但数量众多,遍布津沽。在那个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这些书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消遣的去处,更使无数儿童得到启蒙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