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姐的理发店

 这个世界有个我 2019-03-11

        "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随着国家的一声令下,2018年我们尚义县也如火如荼地干了起来,整个县城旧址全部纳入了拆迁范围。到处残垣断壁,只留下了内心深处的回忆。         

        一天下午,我正好休息闲着没事干,我和妻子就带着外母娘去看看她老人家原来住过地方。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也许是旧地重游的缘故吧,外母娘的尘封多年的记忆打开了,她给我们讲起来好多好多她们的过去,黄家大院,瞎大板的豆腐,以及她在鞋厂上班的故事。走到过去是商业局的旧址门前,外母娘顿足不前,伫立在一断壁门口凝视着好像想起了什么?不一会儿,外母娘指了指那个地方深情地说道“这是你二姐工作过地方”。我和妻子也走了过去仔细地端详起来。虽然房顶被挑了,但房屋的大体轮廓还在,门框的两边依稀还可以看出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但横批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我想应该是满面春风吧?也不知合不合意思。

       这个理发馆原来叫大众理发馆,是一个30多平的开间,门口右边半围着一堵土墙,其中放着一只大水桶和一只煤炭炉,炉子在烧着一锅热水,墙边堆放一个大铁皮盒子,里面几块黑黝黝的大同碳和已经烧完了的煤渣。门楣处往外拉出一条绳子系在另一根固定住的棍子上,绳子上挂着几条毛巾和几块白色的系带式理发围布,其中一块围布上面还被烫出几个小孔。门口左边则靠着几块大概是2m * 1m的大门板,关店的时候就把门板嵌在门槛和门楣的沟槽中,算是很老式的门了。理发馆里很简单,右边墙上挂着三面大镜子,镜子下面是一块长木板做成的小平台,上面罗列着电推剪、梳子、剪刀、剃刀、花剪(齿状剪刀)、一木台底下还有个放钱的小木屉。每块镜子前放着一把半米高的理发椅墙角则是一个洗手台,洗手台上放着几瓶洗发水,在整个洗手台上方则固定了一个陶瓮,瓮壁上开了一个口子接上了一根胶皮细管,每当客人要洗头的时候,理发师就会在门口的大水桶里舀几瓢冷水,再在煤炭炉上的锅中舀点热水,兑好温度之后倒进陶瓮,再打开对折起胶皮管子的镊子,温水水就哗啦啦地流出来了。在左边的墙边则摆放着一只大约3米的长木凳,是给顾客等待理发时坐着休息的。木凳显然是有些年头了,表面坑坑洼洼,树纹条理分明,也并不感觉破旧,更多的是一种古朴的味道。哦,对了还应有一个铁的理发椅,我突然想了起来。这个铁的理发椅当时是我们县城最高级的理发椅,它可以360°转动,手把可以调节前后,椅座可以调节高低,就连靠背也可以在90°~135°之间调节。人坐在上面还能躺下来。这把理发椅却有着二姐说不尽的故事。

       且说二姐刚刚高中毕业那年,她十七八岁。正是碧玉年华,脸好象绽开的白桃花,白皙的皮肤衬托着淡淡桃红色的嘴唇, 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就像水晶葡萄。梳着两根黑黑大辫子,直达腰际。身上穿着经过自己修改过略显腰身的军装,简直漂亮极了,走在街上到处吸引人们的目光。二姐学习不好,没能考上学校。只好在家待业。一呆就是半年,每天嘻嘻哈哈的不知苦恼的二姐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她们家的小院也清净了许多。就是在那一年,1977年县里为了安排大批的城市待业青年,组织了一次全县大招工考试。二姐也参加了考试。但二姐考的非常不理想,眼看着同学们,邻居家的孩子,有地位领导家孩子一个个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二姐变得心事重重,唉声叹气起来,院子里再也听不到二姐那银铃铃般的笑声。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半个月过去了,二姐蔫软都快提不起精神来了。

       外父带回来了一个消息说

    “还有一个工作没有人去,看你愿意吧?”

       二姐抬起头急切问“什么工作?”

       外父平静地回答说“剃头”。

       剃头在那个时代可不是一个好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剃头匠从事的,是个下九流的行当。尤其对一个女孩子来说。

       二姐听了沉静了半天,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咬牙说道“我去!”

       外父又轻声反问道“你不后悔吗?”

       二姐默默地点了点头。

        二姐的师父叫张剃头 具体名字是什么估计谁也不知道。张剃头的好手艺都是跟他父亲学的,12岁时,他跟随父亲在张家口理发,当时父亲就是一名剃头师傅。16岁起他跟着父亲学习剃头,后来尚义开理发馆就把他请来当师傅。头几天张师傅什么也没教,就是让二姐看他如何刮胡子理完发,他让顾客坐上一把可以平躺的老式理发椅缓缓躺下,将顾客衣领往里折,然后开始做准备工作:先往脸盆倒了小半盆热水;然后用毛巾吸满热水,搓干,均匀地给顾客擦脸;再用一块小毛刷子蘸上肥皂泡沫,涂到顾客脸上的大部分部位,再从工具箱拿出刮胡刀,一只手拉着牛皮,一只手握住刮胡刀翻来覆去地摩擦……,直到刀片已经锋利无比,才涂上肥皂泡,慢条斯理地刮起来。只听见刀片在顾客脸上划来划去,吱吱作响。刀片下巴上飞快滑动着,显得非常游刃有余,他左手还在刮过的地方检查,哪怕有一点点胡茬没刮干净,他会轻轻地再来一遍,刮完下巴和脸,他还用刮胡刀在顾客的耳朵里轻刮慢扫,甚至把耳垂也刮了一遍,爽极。刮完了事,他还让顾客不要动,将脸盆里冷却的水倒掉,换上小半盆热水,再次用热巾敷在顾客的下巴上。 刮一次胡子,敷三次热巾,刮完了胡子,顾客显得清爽了许多,照照镜子,真是容光焕发。张师傅教二姐就给了二姐四句话,手腕要灵活,落手要轻,刀路要长,刀法要得当。以后二姐每天就从打水,烧水,磨刀开始和张师傅学起来剃头,刮胡子。一学就是半年。其中的辛苦只有二姐知道,腰酸背痛,手脚冻疮,顾客的不理解,二姐都一一忍了下来。二姐明白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得耐下心来,勤学苦练,一定要出类拔萃。二姐出徒了,二姐再也不用央求姐姐妹妹弟弟爸爸来练手了,二姐根据不同发质,头型,皮肉紧实程度的人讲究不同的剃发角度、轻重,下刀就如绣娘下针那般稳、准。那把剃刀在二姐手里运行自如,上下翻飞,游刃有余。

         尼采说过:是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二姐非常信奉这句话。只有周到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二姐每天都早到把推子,刀子,毛巾,开水准备好,也不管任何时候,总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从不提出任何条件,也从不挑三拣四,以她的精湛技术,热情大方,微笑服务受到客户的喜爱。不论老人小孩,成年人有时排成长队等着二姐理发,有时人太多了她都得不到休息,但她仍然不厌其烦,任劳任怨,保持笑脸相迎周到的服务。顾客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二姐口中常说的一句话。哦,差点忘了二姐有一个绰号叫”白桃花“。因为二姐漂亮,脸白皙还透着微红,而且二姐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所以顾客们都私下来都叫她白桃花。热心勤恳,周到服务受到了顾客的好评,也受到了领导们的赞许。二姐连续多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看看单位领导对二姐的评价吧:“该优秀员工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 步大,业绩发展迅速, 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 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 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 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二姐就是这样一个人,心地善良,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的人。

         二姐在这个理发馆结了婚,生了孩子。理发馆和她的顾客几乎成了她的全部。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城。县城里就如雨后竹笋悄然地冒出几家私人的理发店。二姐她们的国营理发馆受到严重的冲击。国营的供给制和工资制,让她们单位员工变得思想禁锢、体制机制束缚达到顶峰,干活“大呼隆”、分配“吃大锅饭,设备的老化,员工的审美意识固化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单位的理发店里渐渐没有了青年人的身影,没有了小孩吵闹、没有了白胡子老爷爷的讲不完的故事……入不敷出,亏损,单位员工的工资都成了问题。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有人喜欢平平淡淡,有人喜欢轰轰烈烈,有人不甘寂寞,有人自甘堕落,可人毕竟要有追求有梦想,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会精彩,一个人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呢?二姐沉默了,笑容在她的脸上少了许多。这时县城里人们都在悄悄议论着承包,中国“大包干”后,中国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一个人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必定会被时代淘汰。如果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自己。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环境,这样命运也会随之改变。二姐的心事又活泛起来,”我要承包理发馆,我要挣孩子的奶粉钱。“这个想法整夜整夜炙烤着二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姐承包了国营理发馆。她们一共五个员工。二姐小试牛刀地对国营理发馆进行了改革,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打破大锅饭,按劳分配,计件工资。煤水电费按比例分摊。并且他们共同商议对理发馆重新进行了改装改建。重新购置了理发工具还有那把不锈钢的,能躺能坐的理发椅。他们的理发馆又焕然一新,成了这个偏僻小山城最豪华最阔气的理发馆。理发馆里又格外热闹起来了,聚集起许多中青年人,他们中有进城务工者、外出经商者、异地求学者,谈论最多的总是国家最新的改革政策,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那张黑色皮面、不锈钢圆盘底座的靠背椅见证这改革开放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小山城的新式理发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了,主营烫头、染发、纹眉、美容……服务内容应有尽有。而专长于剃头修面的国营理发店自此失掉至少“半壁江山”。二姐的理发馆,淡然地坚守着,仿佛等待一个新的机会。又要迎接一次新的考验,如果你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必定会被时代淘汰。恰如这座宁静的的小山城,尽管被现代化的步伐撕开一道口子,却依旧承托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等待一个弥合与融入的机会。。二姐的理发馆是我心里一道变化的风景线,是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