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3-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雁北有一种儿童玩具,名叫琉璃圪嘣。琉璃圪嘣是一种玻璃制造的响器,头大,呈扁圆形,其身管状、细长。用嘴吹吸时,最前端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了“圪嘣儿、圪嘣儿”的声音,因此得名琉璃圪嘣。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曾经,大街小巷响彻“圪嘣儿”声

琉璃圪嘣吹起来清脆悦耳,深受儿童喜爱,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曾在民间广为流行,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春节,小贩走乡串户,行销一时。孩童们个个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响彻“圪嘣儿”声,成为人们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

物美价廉的琉璃圪嘣,样式五花八门,有锤形,也有葫芦形、盘龙、檀香壶等,且大小不一,最大的近一米。“琉璃圪嘣”大多是锤形的,葫芦形的就属高档,还可以分为多个型号。此外还有琉璃喇叭,其中以一米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琉璃圪嘣流行时间短却普及面广,制作技术独特、工艺造型独特、玩法独特,对青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具有粗犷憨厚、稚拙朴素而又艳丽悦耳的民族特色。据史料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咯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交城县,山西省交城县覃村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玻璃文化之乡”。2007年,“琉璃圪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覃村作为“琉璃咯嘣”原始产地,已有400百年的生产历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绝活。经历代传承生产的交城琉璃咯嘣,其产品流传于全国汉族区域,而以黄河流域较为突出。一些靠近河流生活的百姓还用它来作为“河灯”,祭祀河神,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性节日玩具和供器,也是典型的民俗文物。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如今,儿时玩具重回大众视野

琉璃圪嘣作为一种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节日性玩具和供器,交城以及周边县市的人们在小时候多半玩过。由于琉璃圪嘣极薄,用琉璃的振动来发声,在玩耍中也极易碎裂。交城民间还有句关于它的童谣:“琉璃圪嘣嘣,打了歇心一阵阵。”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玩具种类也越来越多,琉璃圪嘣由于孩子玩耍中的安全性等问题,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中逐渐少了它的身影。因为琉璃咯嘣儿吹管太细,腔体极薄,吹时用力稍大或一不小心碰撞都极易破碎,有安全隐患,所以家长对孩子玩琉璃咯嘣儿多有约束,民间有童谣:“琉璃咯嘣儿,打了没事儿;回家要钱儿,挨了一棍儿。”现在儿童的玩具五花八门,但是那种带着情感温度的手工制品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大机器生产出的产品。偶尔得见一二,也多半在家中当做工艺品摆放。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琉璃圪嘣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1 600年传承历史堪称神明之作

传说琉璃圪嘣的制作是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遗留玉液演变而来,所以琉璃匠人拜女娲为祖师,公元424年,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听大月氏国人说能炼出琉璃,下令制作产品,帝召百官当殿观之,惊曰,神明之作。据今有1 600年的历史,这就是琉璃圪嘣的起源,确实可称古老之作。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尽管很多人都玩过琉璃圪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么薄薄的一层,既能发声还不会轻易就碎。曾经的覃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琉璃圪嘣,但是现在能做琉璃圪嘣的只有寥寥几家。高世俊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传承人。他制作的琉璃圪嘣现在已经走出三晋大地,远销海外。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高世俊说现在传统的“琉璃圪嘣”工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工艺独特,“琉璃圪嘣”无法用机器制作,纯手工的工艺局限了它的发展,使得这一传统工艺更加地宝贵。高师傅今年已五十多岁,他说已经把这个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几个侄儿,不能让这项手艺在自己手里断了。

传承人档案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高世俊是琉璃匠世家,“四和堂”号的后人,16岁开始向丁保才学艺,后经琉璃圪嘣手艺人花信年、李二货的精心指导,自己专研制作,恢复了古时产品的制作,30多年坚持制作生产。

2010年高世俊荣获民间艺术制作“银奖”并颁发荣誉证书,是目前覃村制作圪嘣嘣产品的高手,人称“玲珑巧手”。2014年自创四方、莲花瓣、琉璃宝塔等,荣获“交城县先进文艺个人奖”。2014年发明精包装。每个圪嘣嘣都有一个泡沫套子,硬纸箱包装,保证运输,不割嘴、不易碎。2015年4月成立了《俊德昌》琉璃圪嘣工艺品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