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燕归来】关于招标那些事

 1803mo 2019-03-11

     一、一些感受

      公司有一套规范的招标流程,运行了很多年,看上去很规范,实则需要补充完善。形式不重要,关键在组织,落实要到位。近期组织了一次废旧物资招标颇有感想,记录如下:
       以前,我们都是业务部门组织,邀请几家客户先看现场,这里客户的选择和构成是关键,业务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最明白客户结构和优劣,因此部门主管和监管不可不察,以防被蒙蔽。而后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和时间组织招标,保证金是必须的,开标仪式是程序化的,介绍投标单位,介绍评委组成,宣布招标纪律,澄清说明,最终报价。看上去很严谨,也很公平。结果却常常被串标,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按照一个朋友的经验指导,形式稍作改变,结果差异很大,效果很好。
       就是将集中报价改为分散报价,保密落实到位。我期初不解,集中报价也是公开透明,一次到位,评委都没有离场,为什么还会存在串标和不信任。分开后不是一样可以串标吗?后来我分析了一下症结。投标单位为了利益最大化,避免彼此间血拼,一般在有人主导的情况下是赞同串标的,只要大家都有利,吃亏的最终是招标方。但是,投标方毕竟是竞争对手,谁也不想分利润,况且这种联盟很危险,彼此也缺乏信任,也就具备逐个击破的可能。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鬼的作用。但凡招标,投标方都会发展内鬼的,这一点都不困难。很多投标单位宁肯相信小道消息和暗箱行为,一般也不相信招标方组织者的冠冕堂皇的言辞。这是可悲的现象,社会的丑陋使得真善美被假恶丑彻底颠覆。他们之所以不相信招标组织者的公开透明是相信评委中肯定有内鬼,现场碍于面子和自我保护,常常屈从于胁迫者。
       这种微妙的行为体现的是利益导向和人心动态,要想组织好招标,就是把投标单位选择好,组织好,招标活动策划好,必要的时候利用好内鬼,挑破投机者和欺骗者的谎言,使组织利益实现最大化。其实,每一个正常的商家都希望在一种公开透明阳光的环境下竞争,龌龊和丑陋是每一个人不齿的行为,只是现实常令人感到无奈。

二、招标审计监督中的注意事项

招投标是一种定价方式,比日常询价正式,满足三家以上竞价条件,按照一套标准的流程和规则,从拟邀请和公开邀请单位中,选择一家性价比最优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合作。组织招投标有以下特征和注意事项:

 第一,招标根据业务性质分采购类和销售类,二者都是以性价比最优选择中标单位,采购类侧重低价质优,销售类侧重高价获利。技术差异不好衡量,质优标准理解不同,评标往往陷入采购低价和销售高价的怪圈,风险防控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招标根据邀请投标单位的群体不同,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一般企业招标常采用的是邀请招标,从潜在目标客户中有选择地性邀请。邀请的客户合理,有竞争力,标就招好了一半,邀请的不合理,效果也就不理想。

第三,招标立项准备工作要充分,基础要扎实。很多招标被动和低效是由于招标立项前的准备不充分,仓促开标致使评标工作陷入被动,这里边有人员专业的问题,也是存在私弊的地方。想采购什么,销售什么,标准和条件要明确,让所有投标者信息对称,沟通到位理解无歧义。

第四,招标拟邀请的单位认真把关,经过严格的评审后入围。只有选择势均力敌,对项目感兴趣态度积极,能够形成竞争格局的客户参与投标,才能保证招投标的效果,这是基础和前提。如果选择的客户不积极,悬殊大,有猫腻,招标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投标单位绑架陷入僵局,控制招投标局势从掌握投标单位的选择主动权开始。

第五,标书制作要规范,核心条款完毕齐全,包括项目范围,技术条件,商务要求,还有投标保证金的额度及收取,违规没收的情况说明。招投标是严肃的事,也是展现企业形象,一份规范严谨的标书,将给优秀的投标单位留下好印象。

第六,开标要严肃,认真按规则。所有的舞弊和营私都是源于内部,外人才有机会渗透进来,否则外力是很难掌控局势的。从前期对接交流,立项选择投标单位,到现场组织评标,都是投标人寻找突破招标方抵御防线的机会。他们会先用糖衣炮弹试探,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以判断自己胜出的机会和值不值,只有当他们相信招标方是公道正派的,他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技术服务和报价上。

 第七,评标要公道,要注意效率。很多单位评标低效,这是投标单位抱怨的,一则是前期准备不充分,不专业和不尽心,一则是工作习惯和作风,缺乏对投标人的尊重。组织招标是在投标单位面前展示一个单位的作风和素养,从电话沟通,到前期交流,到参加投标,无论是门岗,业务员,还是招标评委,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招标单位的素养和形象,很多采购招标组织者不重视细节,以一贯的傲慢冷漠对待客户,这是非常错误的。不按标书和招标纪律要求的组织,随意调整评标程序和规则是不严肃的,诚信从具体细节体现出来,这些也是投标方看重的,将影响初次合作的信心。

评标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对方的报价方案,技术交流和商务澄清要有耐心,有诚心,有热情,有温度。通过澄清和交流把分歧化解,把疑惑搞清,让所有投标单位的报价方案在一个平台上,把投标单位的差异识别出来客观评估,一定要把投标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招投标的效果最优。双赢才是最佳的结果,诚信才是合作的基础,尊重是顺利的前提。

第七,授标要公开,尊重落标者。所有投标单位的目标是拿下项目,促成合作,失败是无奈残酷的事。组织者要授标公平公开,让投标单位感受到客观公道,并尊重落标者表示感谢。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是审计监督的事项,其实审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审计人员更应该有管理思维,在参与核验过程中看到深层次本质的问题。至于串标,舞弊,营私等当然是审计关注的重点,你如果没有敏锐的意识,全面系统深入的思维,又怎能发现你想查处的问题?!心急短视只能肤浅被动。

第八,及时订合同,履行是关键。关于合同签订和履行的知识,我在《合同培训浅析》 一文中有详细论述,不在此啰嗦重复。

        招投标的形式都差不多,组织的好与坏在用心,审计监督就是看业务部门是否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只有准备充分,组织严谨周密,公开透明客观,招投标的效果才能得以保证。审计监督是应该关注和查处舞弊串标等问题,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识别招投标活动中管理漏洞,和所有内部组织者参与者拧成一股绳,一起努力把招投标工作做好做到位,更好地服务组织健康高效的管理目标。

三、招标平台运行问题的思考

招标平台上线一年多了,运行情况有得有失,系统梳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计划的问题。这个是老大难,一直以来,计划提报都存在问题,技术人员不专业,所提报的计划不准确,甚至有简单的错误,影响到采购定价。之前线下比价,客户池的问题,计划的问题,业务通过询价环节可以规避,现在线上了,很多环节被省去,结果却是问题仍旧存在制约,以至于矛盾都在末端集中凸显,成为更加尖锐的矛盾。 

      第二,验收的问题。平台上线本来是想把结算发票的功能一并启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并未启用。验收环节存在通知执行不畅的问题,再就是计划,协议,合同,验收标准存在脱节,业务和技术的沟通不到位,监管也不到位,造成各种被动。

       第三,招标的核心。立项的计划标准,拟邀请的客户认真把关,符合要求,这两项是保证招标效果的核心。计划的问题,客户的问题,标准如何制定,责任如何界定,这个必须理清楚,并强化监督考核。

       评标是关键,评标需要专业,知道计划,结算,验收,价格构成等,这个恰是目前的软肋。

       第四,客户池问题。将线上业务现有客户数量,目标客户数量确定,而后确定年度引入计划,淘汰计划,并明确引入的标准,淘汰的标准。引入计划分解到季度,和科室负责人的绩效挂钩,淘汰计划则按照评定周期,严格按照评定流程和标准执行。要彻底解决不饱和问题,不充分问题,低于客户池的如何惩罚。要定期梳理和解决存在问题,尤其是客户池不健康,竞争不充分的矛盾。要细化到横向每一个竞价单元。

       第五,疏导的原则。问题总是存在,矛盾在所难免,堵是不行的,疏导才根治。然而,管理考核的威慑以及人性的趋利避害,想让人主动的,担当的去做事,太难了。正因为艰难,才是机会,别人做不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就距离成功近了一步。知难而进,耐心解决,最大可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适度使用管理手段,相信这恰是机会,成长的机会,进步的机会。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