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随从吏士觉得长此以往实在不成体统,自己又无力制止,就请 曹参游览后花园,想请曹参以相国的身份制止属吏们的胡闹。谁知曹参听到墙外的醉歌欢呼之后,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命人摆开宴席,抬上美酒,自己也大呼小叫地喝起酒来。吹五喝六之声与毗邻的歌声相互呼应。门下宾客、朝中同僚见曹参终日无所事事,都想劝他一番。但是,曹参一见有人来访,不管职务大小,有事无事,一律醇酒招待,反复劝酒,不到酩配大醉决不罢休,所以谁也无法向他提出自己的规劝和建议。 曹参的儿子曹密做 中大夫(在皇帝左右,传达政令,提供咨询),在朝中侍候惠帝。惠帝看到曹参继任丞相之后,没有拿出任何新的法规,也没提过任何建议,有些怀疑这位元勋大臣看不起自己这位年轻的皇帝,就对曹窗说:“你回家之后,在相国空闲时,私下问问你父亲;说 高帝(即 刘邦)刚刚去世,皇上年少,你为相国,但只见你饮酒,不见你有什么举措,你是怎样来治理天下呢?但不要说是我让你问的。” 曹窗回到家,把惠帝的意思问他父亲,不料曹参大怒,拿过竹板,把曹窗狠揍二百下,打得曹窗屁股肿得老高,说:“赶快去侍候皇上,做你的 中大夫,国家大事不是你应当过问的。” 后来,曹参上朝, 汉惠帝责备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曹窗?”是我叫他规劝告你的,与他无干。”曹参急忙摘下帽子,躬身谢罪,对惠帝说:“臣明白陛下意思是想变更制度,有一番作为。但陛下自己想想;陛下的文才武略是否胜过 高帝?”惠帝说:“我哪里敢跟 高帝相比。”曹参接着问道:“那陛下看臣才干是否超过 萧何?”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 曹参说:“陛下说的非常正确。既然 高帝胜过陛下, 萧何强于我曹参,高帝和萧何已经订下了治国方略,法令制度,天下共知。陛下按高帝方略行事, 垂拱而治;我等按萧何成规办事,避免偏颇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予以改变呢?试想你我君臣能拿出高于高帝和萧何的办法吗?” 听了这一席话,惠帝才知道曹参并非不尊敬自己,也不是真的不问政事,而是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高帝、萧何的治国方略,带着钦佩的口气回答说:“说得好,我明白了,你不用再说了。”从此以后,君臣二人达成共识,都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治国,尽量减少百姓负担,促进恢复生产。 曹参只做了三年相国就死了,百姓对曹参的遵守成法,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十分怀念,歌唱说:“萧何为法,讲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意思是说萧何制定法律,明白清楚,整齐划一,就像亲口对百姓讲解一样。曹参代萧何做相国之后,按萧何之法办事,百姓清静,安心于生产。后人就用“萧规曹随”概括二人的继承关系。比喻善于遵守旧制的人和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 《解嘲》:“夫萧规曹随, 留侯画策, 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