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们,晚上好呀!今天有个考古小笼包来报道啦! 前两天,故宫博物馆宣布,为了庆祝紫禁城妈妈 600 周年纪念,将在 2020 年 9 月份展出 《清明上河图》 。 △ 经历过 2015 年 9 月份那场《清明上河图》展览的陛下们就知道,这场展出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说起《清明上河图》,也许陛下们都知道: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的画作,画中主要呈现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今天河南开封)和汴河两边人们的生活面貌。 再往深点,陛下们可能就不清楚了。比如: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是「国宝」?为什么网传清明上河图价值百亿不止? 今天包子就带陛下们解锁下这个看似大家都认识,实则神秘兮兮的清明上河图吧。 △ 清明上河图一小部分截图 想要了解清明上河图,首先要知道他的名字。清明上河图名字的说法主要有两种:① 清明派(认为清明上河图取名由来是因画中的时节正好在清明节),② 马屁派(他们认为这个名字是在张择端在拍宋徽宗马屁)。 清明派:画卷一开始的郊外景象就是早春的模样,所以这幅画就是画的清明节,而上河则是指沿着汴河逆流而上~因此就叫清明上河图。 △ 清明上河图郊外部分截图 △ 清明上河图汴河部分截图 马屁派:胡说!图里还有光膀子的,明明该是夏天。另外,张择端这画是送给宋徽宗的,他应该是在拍皇上马屁,这里的「清明」应该是指政治清明才对! △ 方框中光膀子的男人,将衣服系在腰间。 当然,这个问题现在还在争论,学术专家也没能给出准确说法。 那么这幅画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呢?无论是官方或是专家,他们对张择端用了 10 年才完成的画作保持了一致的说法: 清明上河图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它不像一幅画作,更像一部真实的北宋纪录片。 △ 清明上河图动态版部分截图 这幅画将当时的人物、服饰、建筑、船舶、饮食,甚至于人际间的关系都展现的清清楚楚。 即使你是学广告的,也能在清明上河图中学习到 900 年前人们店招的设计理念。 △ 清明上河图汴京城内的店招 清明上河图流传出来至今,仿品层出不穷,其中明代仇英版和清代的清院版最为出名。 两版借用北宋张择端的构图板式,画中内容都与北宋无关。 △ 明代仇英版:描述的明朝时苏州的景象 △ 清院版:讲述的是乾隆年间的社会风俗 细看,三版差别还是很明显。宋代张择端的原版色彩要淡雅些,人物描写格外写实。明代色彩更活泼鲜亮些,清院版是由宫廷 5 位大人合作完成,版图更大,但是有些一板一眼。 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下清明上河图的一些情况,包子现在要步入正题了!!作为一级吃货,包子不可能放过这座被称为「吃货天堂」、美食小吃比现代还丰富的宋朝滴~ △ 宋朝时已经把宵禁解除了。 所以陛下们,下面就跟着吃货包子就从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吃食入手,带你们一起探索下清明上河图的宋代美食踪迹吧。 宋代,一个离不开面食的朝代 仔细看清明上河图,里面有很多这种挑着担子小摊贩,担子里圆圆的形状像极了大饼的模样。 除了担子,也有很多小店铺,会摆着一个个圆形的笼屉卖面食制品之类。 △ 上面框中的人正在做饼,吊着的簸箕里放着做好的饼;下面也是家卖饼的,前面摆着任人挑选的饼。 宋代街头有很多面馆、包子铺、糕点铺、饼铺,因为他们非常喜欢吃面食。 有夸张说宋朝有家烧饼铺子,每日准备 10 多笼屉大饼,但是每次一开张就会被一抢而空。 他们对面食做法分成很多种:包子、馒头、大饼、糕点、小点心、饺子、馄饨,蒸煮煎炸各种烹饪方式都有。 宋人主食除米饭之外,就是以面食和粥类为辅。例如他们常吃的汤饼,类似今天的刀削面,薄薄款款的长条状,煮时会加各种配料。 常见的汤饼有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等。 此外,宋朝时馒头是有馅的,跟包子差别就在于馒头的馅少、皮厚些。 宋朝人吃时讲究精致,所以宋人多爱一些小糕点,而且有钱人家里糕点都是用银器装着。 比较没钱的呢,常吃的就是各类大饼,宋朝时大饼不贵,一般人家都消费的起。 虽然大饼是平民化的产物,但种类也不少,例如千层饼、炙焦金花饼、胡饼、牡丹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等等。 宋代,一个已经吃上冷饮的朝代 说完了干巴巴的主食,宋人在吃饼时也会配着汤饮。不要以为古人除了茶和酒,就没得喝了,其实不然。 宋代时,饮品已经非常流行。来客人时,陪上几壶好酒。送客时,递上一碗汤饮也是非常重要的礼仪。 在清明上河图中,街边就有几处挂着「饮子」的招牌。 这种「饮子」,大部分是用草药、天然花果、香料加工成的中药汤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也有些类似今天的广式凉茶。 路过的百姓累了、渴了,都要停下来喝一碗饮子。 △ 3 个人正要买饮子喝。 除此之外,在宋代,人们已经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吃上冰雪做成的冷饮了,而且品种非常多,比如荔枝膏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冰雪冷元子… 古代没电咋制冰呢?很简单,他们不会做冰,但他们会藏冰。 寒冬时节,他们会去河里把厚厚的冰块凿下来,送到专门储藏冰的地下冰库。夏天时再搬出来,要么自己吃,要么卖给别人~ 宋人,其实是一帮离不开酒的人 宋朝人喜欢喝酒,他们把酒比作「天赐的礼物」。清明上河图中的「天之美禄」就有天赐美酒之意。 十千脚店听上去似乎与脚有关,但却是一家实实在在的酒楼。十千自古就与美酒相关。(例如: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而脚店也不是供人歇脚的意思。 在宋朝,与脚店对应的是正店,正店的意思就是官方直属的酒楼,这部分酒楼是可以自己酿酒的。 △ 北宋在汴京城内,有 72 家的正店 脚店呢,他们不能自己酿酒,只能从正店那边进货。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计税收税。宋代,脚店也是遍布各个地方。 另外,在清明上河图中,还有个小细节:有一些酒楼前面有挂栀子灯(像栀子一样的灯笼),而有些是没有的。 这也是宋朝的一个风俗,凡是店内有异性提供「特殊服务」,类似陪酒之类,酒楼前就会挂栀子灯。咳咳~~酒楼多风流韵事哇。 宋朝,一群把羊快吃灭绝的神奇朝代 喝酒要配啥?美味佳肴不能少,其中羊肉便是主打角色。 在宋朝,吃羊肉是一件极为普遍的事情,而且在宋人吃肉理念中,崇尚羊贵猪贱,一般人家都不爱吃猪肉。 在宋代,他们对羊肉的吃法也是花样百出,例如虚汁垂丝羊头、乳炊羊、罨生软羊面、排炊羊等等。虽然不知道是啥,但是听名字就很好吃有没有! 在清明上河图中,里面就有一家名为孙羊店,里面有个人正在宰杀羊,还有很多客人在围观。 而且羊肉店铺的规模不小,应该需要些档次才能消费起。 这一点与宋代历史正好符合。因为在宋代,只有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羊肉。这个原因就要怪宋朝的皇帝们了~ 宋神宗时,皇宫每年吃羊 40 多万斤,大概每天 10 多只羊吧。之前宋真宗时期,他们更加爱吃羊肉,每天宰杀的羊就有 300 多只。 再往后,吃羊肉的量也很夸张!以至于后来,羊肉供应不足,只有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羊肉,而一般人家只能吃猪肉或者啃大饼。 △ 苏轼被贬黄州后,吃不起羊肉,只能吃猪肉,于是乎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出世了。 宋代,一个「外卖」很发达的朝代 一直被包子视为 21 世纪最伟大发明的无线和外卖,竟然早早就有了?! 早在宋代,外卖生意已经风生水起。在汴京的大街小巷间,处处可以看见捧着食盒的「外卖员」在人群穿梭。 这位高高举着托盘的小哥,也不知道正要往哪家送吃的。 这位小哥刚从店里出来,送吃食的路上还忍不住转头看热闹。 虽然宋朝不能电话网络订餐,但一般家庭想要吃什么,直接差人去跟店家说,店家做好后会直接送来。 宋朝的小吃种类非常之多,各类点心、糕点还有小食不计其数,所以家中经济好些多数都是直接下馆子或者点外卖吃。 好啦,宋朝的吃食就介绍到这啦。陛下们,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想有个时光机,立马飞去宋朝不停吃吃吃~ ✎ 2019 . 03 . 07 天气雨 小笼包其实一直有个古代梦,先不说古装都很漂亮,就说古代的糕点们,就要馋哭包子了。陛下们,如果让你穿越到宋朝,你最最最想干什么呢?以下为参考选项:① 去酒楼风流 ② 把大街小巷的吃食吃光光 ③ 偷溜到皇上后厨房 ④ 借个皇位过把瘾 听说看完这篇文章还点了好看的人 最近会有好运悄悄降临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