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维崧与潘伯鹰

 率我真 2019-03-12

 蒋维崧(1915—2006)字峻斋,江苏常州人,当代语言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蒋维崧印存》、《蒋维崧临商周金文》、《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集》。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领略先生的学养和艺术魅力。
    蒋维崧先生幼承家学,他的曾祖父蒋曰豫,字侑石,是晚清有名的学者,长于经史及声韵训诂之学,著有《诗经异文》、《韩诗辑》、《问奇室诗文集》及《秋雅》等,并擅书法,《清史列传·文苑传》有传。此后家中世代藏书治学,传统文化的氛围十分浓厚。蒋维崧先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中,因此幼年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深嗜六法,尤喜书法篆刻。1935年,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此时,如黄侃、吴梅、汪东、汪辟疆、胡小石、王瀣等先生均执教于该校。在这些大师们的指导下,他对于《说文》、《尔雅》、《广韵》等书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苗子先生在为《蒋维崧书法集》所作序中有一段话说:“半个世纪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和蒋峻斋先生初见于巴渝。那时的山城重庆,虽则在日寇侵凌,风雨如晦、民生多艰的日子里,但炎黄文化的精粹,一时麇集于此。峻斋和我,那时常得亲炙的,是沈尹默(秋明)、乔曾劬(大壮)、曾克耑(履川)、潘伯鹰(凫公)、曾绍杰诸先生。这些一代英华,年龄都比我们大,蒋先生又是乔壮翁、沈尹翁的入室弟子。履川和伯鹰先生,都是赫赫有名的书家,曾绍杰先生治印,也是名重艺林的。我初识峻斋,履川、伯鹰便交口称誉,说峻斋人品、学问、风度,都如六朝人所谓“朗朗如玉山上行”的。当时我十分羡慕峻斋得师得友,又有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我虽比他差长一两岁,却是跅弛无成,‘食粟而已’;但这人生缘会,羡慕是没有用的”。文中所提到的乔大壮、沈尹默、潘伯鹰都是对蒋先生有关键性影响的人物。乔大壮和沈尹默是蒋维崧的两位恩师。蒋维崧在中央大学求学期间,选修乔大壮的书法、篆刻课,得其真传,读乔大壮《癸未二月渝州旅次寄题峻斋仁棣有道印存》诗“千秋名氏要烦君”句便可知其相托,乔先生并将珍藏多年的《陈师曾印蜕》一册赠与蒋维崧,于册后记之云:“此册诸作,皆丈于踌蹰得志之时,手拓见贻。藏之箧衍十又六年。岁月如流,可胜怅愧。峻斋笃嗜前辈制作,用兹郑重相托。诚以忧患余生,空山投老,不得不于心知其意之贤,期永故人金石之寿也。”寄托着对弟子的期望。蒋维崧从乔先生学习篆刻后,也爱慕乔先生的书法,但乔先生觉得自己的字个性强一些,于是介绍蒋维崧向沈尹默请益书法。沈先生对蒋维崧倾囊相授,亲书《执笔五字法》以赠。而潘伯鹰则比蒋维崧年长17岁,两人关系亦师亦友,更可谓不可多得的人生知己。
    潘伯鹰(1898--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辞。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人海微澜》等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书法涉猎面广,尤得力于王羲之、褚遂良、赵孟睢S帽矢找隳兀钤谧厩苫ビ谩P】嘤星逋窈昕砥拧J檠е髡抛罡呔车氐庇凇白滞馇笾保墙樘场岸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近代艺林品藻录》中评道:时人论帖学,沈秋明与潘凫公并称,沈蔼蔼谦谦,虽不相识者,有问必答,索书必允,潘孤高不群,客厅张字幅云:“不读五千卷书者不得入此室”。二人正堪文祝之比。亦如文祝之相互服膺,潘之于沈,景仰有加,其《奉赠沈参议》诗云:“我曾祖习龙藏寺,因识河南所结字。倪宽赞共八分书,此老笔端思立异。幽居不睹江与岷,秃毫守黑忘訚訚。若从规矩求变化,吾腕有鬼终难驯。沈公善书四十载,落笔渊源察都在。过江风味北朝神,以帖溶碑如汇海。平生劣解轻公卿,作诗亦不期人惊。愿从分乞元和脚,游戏千秋寂寞名。”
    潘凫公性格虽然狷狂,作字却一笔不肯苟且。其专意书法乃在三十岁后,潜心帖学之真行草三体,绝无旁鹜,真书专守褚登善伊阙碑、孟法师;草书出入十七帖及书谱;行书自兰亭而下,直至松雪、伯机尽皆取法。著《中国书法简论》,颇多精辟之见,如谓明代书家不论声名之大小,写字皆能有趣味,而明人好名,人人皆欲作大师,往往在字形上出奇,以求与众不同,遂堕野狐,虽正人君子亦不免此弊,故明代缺乏能提挈时代之大师。移此论形容当今书坛,亦堪发人深省。凫公于文房用具备极考究,惯用短颖硬毫,间用茅龙或竹笔作字,亦多奇趣,唯力抵长锋羊毫。墨必自磨,不假手于人,亦不用墨汁,恒咏赵松雪“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句自娱。印章尤为讲究,多出名家之手,最喜用乔大壮、蒋峻斋师弟所镌者,谓能与己书相匹俦。


                                                     从“费白日宧”到“归网室”


      蒋维崧先生室名费白日宧、归网室。他的第一本印谱《费白日宦印存》于1943年行世。后来就一直署“归网室”了。笔者曾听蒋维崧先生说过,“归网室” 这个斋号是潘伯鹰先生所建议并题写的。那么,潘先生究竟出于何种心意呢?这里不能不提到沈尹默先生在渝时写给潘伯鹰的一件手札,从中可以看出一二,这件手札长约47㎝,宽约26㎝,写在一张泛黄的四川劣质皮纸上。(引自《书法》2005年第八期《沈尹默致潘伯鹰的一件手札》)
  伯鹰尊兄左右:前托旭初携上所临褚中令《伊阙碑》,想已入览。断续写成,狼颖羊毫随意杂取用之,不能称意也。近又临得一遍,差有可观,得便当更送兄一阅。尚欲多临数通,原碑一时想不用,如须看即当奉还也。顷得大札及诗,诗自是佳作,字也刻意为之,仍嫌有未尽宽展处,此兄所当注意者。不嫌语言拙直否?呵呵!商务印本怀仁圣教序比诸所见宋拓为差瘦,然可用也。匏庵非易及者,我何敢望?别来得诗词各一小册,检奉请与履川兄共评之。词望送与大壮评阅,诗望转交行严,但两册均望能见还,信中可提及为荷。即颂
  著祺
  尹默再拜
    十六日
    信前附言“履川兄不别笺”,信中又及:“峻斋想已行。此君才情可喜,唯愁其走入时下名士一路。兄等与有旧,望提醒之,我则不便也。拙书不可学,当学我用功之经过。自来专学一家书,往往不能驾而上之,且每不如远甚,其故即在未曾用过同样工夫,所得者仅其表面而已。此意亦望转告峻斋,至切要也!”
    据渝中书家王明中先生在《沈尹默的品格》一文所说,他曾在老书家许伯建先生处见过此札,后又专门去信向蒋维崧先生询问过当时的情形。经蒋维崧先生回忆,此信大约写于1941年春,当时他应广西大学之邀,离开重庆赴桂林任教,信中“峻斋想已行”即指此事。其时沈尹默59岁,正是他在诗坛和书坛声誉日隆之时,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知名的学者、诗人和书家,信中提到的潘伯鹰、汪东(旭初)、乔大壮、章士钊(行严)、曾履川、蒋维崧(峻斋)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件信札不仅是潘、沈两位书法大家翰墨情谊的见证,亦足见对后学蒋维崧的关心和呵护。当时蒋维崧年轻有为,名动京华,沈尹默怕他听多了溢美之词而流于风雅,曾托乔大壮劝其趁年轻时多致力于实学。此处沈尹默再一次在信中肯定其“才情可喜”,同时又“唯愁其走入时下名士一路”,让潘伯鹰及时提醒他。对其学习自己的书法,沈尹默坦言:“拙书不可学,当学我用功之经过。自来专学一家书,往往不能驾而上之,且每不如远甚,其故即在未曾用过同样工夫,所得者仅其表面而已。”其用心之良苦,说理之透彻,让人茅塞顿开。蒋维崧在给王明中的信中说:“这封信我未见过,想必是我已动身离渝。沈老对我的希望,我是终生感激的。”
    蒋维崧在中大读书期间,他的篆刻曾得到艺术系主任徐悲鸿的激赏,毕业后面临择业时,徐先生劝他作职业篆刻家,並表示可以为其推介,如此可较其他收入高一些。但乔大壮先生不同意,他对蒋维崧说道:“那样的话,你也就刻不好了,因为你得按买主的意思去刻;而不是凭自己的兴趣去刻了。”蒋维崧听从了乔先生的意见。后来还是徐悲鸿先生找到当时教育部的一个人,对人家说,你为我的一个学生安排个教书的职位,你向我要的画,我就可以给你了。多年后蒋先生回忆道:“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徐先生拿画换来的。”说徐先生对学生的鼓励和提携,是鲜有人比的。蒋维崧得以聘为中大助教,住在盘溪分校,进城就住在潘伯鹰处,他们时常在一起唱和诗词、交流书艺,情谊日笃。潘伯鹰作为蒋维崧的契友,深知其才华和报负,为其题写“归网室”,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之意,以励其志。蒋维崧感其意而铭诸座右,终有所成。
   
                                                        “作者篆刻擅巴蜀”


      陈师曾有“蛮语东堂”朱文巨印,边款刊1964年潘伯鹰先生所作小记,详述其始末云:“此亡友华阳乔大壮旧藏义宁陈师曾所刻印也。蛮语东堂者,北京教育部治公之地也。时君与师曾暨绍兴周豫才诸人同官于此,其职皆在审定教科用书,诸书多由各书局就东西各国成书迻译编纂,呈部核定,故审定时须以所据本对勘,则皆笑而谓之蛮语耳。君既殇,此印归蒋君峻斋,复以赠余,今以奉贻朴堂我兄印家,庶得其所归云。甲辰人日,怀宁潘伯鹰谨识。”
      一九三九年,潘伯鹰先生介绍蒋维崧为章士钊先生刻印,章士钊先生曾作诗“作者篆刻擅巴蜀”给予赞扬。后来印艺益进,文化名流求治印者不期而至,声名由此远播。潘伯鹰不刻印,但喜欢搜求名家为己作印,凡一百余品,汇为《玄隐庐录印》,其中乔大壮、蒋维崧所刻尤多且精。“最喜用乔大壮、蒋峻斋师弟所镌者,谓能与己书相匹俦。”
    蒋维崧平生为人治印最多的当推潘伯鹰,仅《蒋维崧印存》中就收录四十余方。潘伯鹰先生在《论印绝句》中还记载了蒋维崧先生关于篆刻的宝贵见解:
                  
                                                尘积棺和日脚西,窗前碧草再萋萋。
                                                                     
                                                至今小印留残稿,翠墨痕昏译象鞮。

    亡室周竞中女士朱文名印,吾友蒋峻斋所制。竞中殁既期年,余仍留其棺于室中。其所遗译稿上有此印。

                                                玄赏翻从附会通,毫芒阻绝马牛风。

                                                发硎已转光明藏,相视何当一笑逢。

    峻斋谓观古人碑碣陶甓镜泥之属,若欲以之入印,须附会其意以入之。此论最有省。盖兼神与迹而言之。

                                           “ 愿君强健励夙志,若希待后先守先”

  蒋峻齋与潘凫公识于乱世,聚少离多。建国后天各一方,少有见面机会,多有鱼雁往来。
                                             
                                              喜峻斋得履川汲挽值其见访因有斯赠(1940年在重庆作)
  
      蒋子信多情,涉江远过我。何以状其人,琚珮光瑳瑳。嗟君踽踽行,妃匹乏娇娜。猿臂矧数奇,虚发穿杨笴。良朋坐扼腕,繄余固亦颇。修身自有常,力学计宁左。金石养天倪,游刃无不可。排引得曾见,万事皆细麼。

              余曩尝撰书法一卷刊以行世,惟章行严丈及友人蒋峻斋贻书称之耳。今书坊求余董理旧作,增为两卷,刊稿待校,因题五诗寄章蒋二公(1962年作)
                                                   
                                         善易不言易,因人强著书。不知糟粕底,蟫字有神无。
                                               
                                        饥饱马牛风,繇羲溷乃公。壮夫安晚节,赖是擅雕虫。
                                               
                                         笔法无多子,襟期别九流。谢安存尺牍,华屋任山丘。
                                               
                                         九势传馀论,鸿都学旧章。爨烟王粲泪,並向蔡中郎。
                                               
                                         好在佳公子,遐乡金玉音。一编憑寄与,愁绝雁书沉。

                                                              赠蒋峻斋(1964年)
  
                与君结交三十年,昔方绿鬓今华颠。重君高怀若冰雪,量才暖玉生云烟。

                        虚衷锐识穿故训,意气凌轹初无前。庸人那悟游戏旨,只爱篆镂锼虫天。

                        兵尘蛩駏八载过,死生朋旧千惘然。汨罗咽愤悲屈子,黄垆回辙呼桥玄。

                        平生有泪敢轻洒,矧今双目同枯泉。君居讲幄济水上,我厌药椀歇浦边。

                         支离三岁肝益痼,欲执君手当何缘。愿君强健励夙志,若希待后先守先。


                                                              “诗格在唐宋之间”

    蒋维崧亦能诗,但不轻易下笔,其诗典雅逸丽,风韵格调十分高远,如在1943年为潘伯鹰所藏谢稚柳《凤州三绝(酒柳手)图》题诗,其才情可见一斑。

                                                           翠柳千行拂玉壶,为君珍重小槽珠。

                                                           西征先让丹青笔,八表沈阴醉要扶。


      潘伯鹰对蒋维崧的诗词极为赏识,在蒋维崧“丁丑上巳秦淮社集”上评道:“灵襟秀骨出于天挺,诗格在唐宋之间,而以七律为尤擅胜场。豪放不若东坡,而清疏近之;深重不逮樊南,而雅洁同之。近时曾刚甫、顾所持、乔大壮皆此一派,其託体之高华、用意之沉着、非貌袭西崑杂以昌谷乃至定庵者之所知也。作者为大壮先生篆刻入室之颜曾,今读此集始知诗法渊源仍传嫡乳,快诵恬吟为之意远。东坡所谓‘恨不同时便服膺’者,今则庶几无憾。庚辰十一月十七日弟伯鹰读记。”
  
    并手书蒋维崧两首七言绝句:

                                                       败帘尘涴碧筠枝, 昔岁朱堂岂恨知。
                                                       却对骄阳无意绪, 日长唯是罥游丝。

                                                        露凉蝉噤暑初残,  谁理哀弦到夜阑。
                                                       应是幽篁知感激, 月中珠泪不胜弹。

    落款署道:“归网主人此二诗韵绝,因为书之,伯鹰。”潘伯鹰先生向来眼高过顶,时人送他的诗集,常常被他用来垫砚台、揩毛笔。对蒋维崧先生的诗作,他不但工楷过录,还许以“韵绝”。这就不仅仅是朋友之间的客套话了。

948bcfc88f83b40f7f3e6f3a.jpg潘伯鹰 jiangweisong03.jpg 蒋维崧

2008112717131332204.jpg
                  章士钊
乔大壮.jpg
                                    乔大壮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沈尹默

mszb2006060300016v02b003.jpg
沈尹默致潘伯鹰信札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沈尹默《执笔五字法》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沈尹默自书诗局部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沈尹默临月仪贴

章士钊诗.jpg
潘伯鹰手书章士钊为蒋维崧“费白日宧印存”题诗
嵇康三七並一意,平生書詩寡圖記。
伯鷹憐我疏世法,手攜石友作毛遂。
峻齋慷慨為鐫章,行嚴入蜀云云字。
石質堅明並贈我,無端忝辱他山誼。
昔聞項羽霸江東,爵賞往往印劚帧
自來肝膽出貧交,世義便無立錐地。
作者篆刻擅巴蜀,吾詩大觳同游戲。
兩情相準苦莫當,潘子高吟宜可試。
己卯重九,長沙章士釗題。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章士钊题“归网室诗稿”
竟體溫黁珥珮琚。熟精選理總難如。
文采已見追終賈,書記微嫌比應徐。
老我巴渝抒倦眼,看君溟渤走歸墟。
詩人尚有潘邠老,風雨論思動起予。
奉題峻齋兄近詩。于其赴桂,爲寫記之。辛巳四月,士釗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潘凫公点评归网室诗(1)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潘凫公点评归网室诗(2)(蒋维崧铅笔手迹是录章士钊题诗)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潘凫公自作诗手迹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潘凫公手书蒋维崧诗二首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蒋维崧为潘凫公治印选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转载]蒋维崧与潘伯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