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燕山茶社 2019-03-12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 | 周克芹

许老汉不需要花,他需要的是粮食、是货币。虽然他已经积攒了一点,但他却依然老是觉得空荡荡的,好像一只老母鸡,除了偶尔下蛋的时候蹲在窝里一会儿,整天的工作就是在草丛里专心致志地觅食,对于雄鸡的多情的呼唤,对于草丛间开放的野花,对于一切都不在意,如果发现了一只蚱蚂,那它必将奋起直追。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手稿到定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版本谱系:手稿→初刊→再刊→初版→再版→定本。

在此,每一个发展段所生成的异文情况及生成原因都值得做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限于篇幅,在此仅就手稿本和初版本异文生成情况做些梳理和有限阐释。

仔细对比手稿本和初版本文本修改情况,前五章的修改幅度最大,中间三章次之,后两章基本未变。其中,以下几方面改动尤值得关注:

1

语言的修饰和语法的修改

比如:“葫芦坝这块背时的地方,她还留个啥子嘛?”(手稿第5页)“你们看见小猪儿跑过来没有呵?”(手稿第8页)“谁规定了非得诗人才有一颗诗意的心?在这个纯朴的农村姑娘心上,就有着丰富的美好的诗意。”(手稿第754页)

初版本将“嘛”删除,将“呵”改为“啊”,将“就”(一稿为“依然”)改为“难道没有”。

另外,在手稿中,省略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但多为错用或滥用,故在初版本中大都被编辑删掉。

经过修改,语言肯定是合乎统一规范了,相关表述也合乎生活逻辑,但在某些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物的地方口语风味被大大削弱了。

就拿“嘛”字来说,它原本是四川方言中常见的后缀语气词,去掉后,那种原汁原味的地方语言味道(亲切感)就大打折扣了。

2

语句修改、增删或调整

比如:将“再过几天就满六十五岁了”(手稿第12页)中的“几天”改为“半个月”,在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段后边加上这样一句话:“他正在生四姑娘的气哩!”(初版第6页),在第三章第四节最后一段插入一段说明性文字:“长期不开党的会议,少数人说了算,好像谁的权力大,谁就是党的化身。对这一点老支书金顺玉大娘……”(初版113页)等等。

实际上都有特定的修改动因,即要么使其更合乎生活实际,或表达更充分,或表述更准确。此类修改在各个章节中较为常见,也实属必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3

文本改写

如果说修改是基于前文本某些语句的修修补补,那么改写即为打乱句序、段落或章节后的重新布局,甚至重写。

经过这样的改写,人物形象、篇章结构、语言风格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改写效果如何呢?首先,有些修改合乎文本实际,属于正向改写。

比如,对四姑娘作为农村妇女形象的部分改写,特别是删除“瓜子脸”、“一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等针对四姑娘外貌与神态的不切实际的描写,都是恰到好处的文本改写。

因为四姑娘刚离婚且正身陷苦境,过度宣扬她明丽、阳光的一面,似与实际不符;根据人物描写、情节发展或主题呈现需要,增加有关乡村生活细节与场景,特别是有关风景、风俗的大量描写;大大压缩有关颜少春与金顺玉大娘、颜少春与许贞之间往来经历的篇幅,因为这两部分游离主题之外,其作用仅作为情节展开的背景而存在。

其次,有些改写相较于前文本,是艺术上的退化。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将生动的场景描写改为概略讲述,甚至直接删除。

比如:第一章中有关许茂与四姑娘各自心理、言行的描写,要么被删除,要么被简述,其艺术效果与手稿本相比,显然是不小的退步。

其二、一些具有生活气息或个性化表达的话语被删除。比如:“这也是命苦……”“呸!啥子叫命苦?解放二十多年了,你还是个老封建!”“哼,管他娘的‘老封建’‘新封建’,老娘们……”(手稿第10页、第11页)像这类尽显生活气息和人物个性的话语被删除,实在可惜。

4

其他原因的字句删除

有些删除,其动因相对明晰。比如,像“试想想:在七十年上半期,如果所有的中国农民都放下他的锄头,跟着那些高呼革命口号的骗子去游手好闲,那么,祖国的情形真是难以设想!历史,应该写上这一笔。”(手稿第739页)这类文字被删除很可能更多出于避嫌之考量。

然而,有些删除,其动因又无从猜测。比如,在第三章中,对许茂与女儿们过往美好生活和庭院布局、景物的描写,金顺玉大娘与颜少春对话中涉及许家成员基本状况的言语,第四章中专述九姑娘成长经历的部分内容,皆被删除。

事实上,这些展现生活细节或做背景性交代的文字,无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情节的营构,都大有助益,至少它们都不是闲笔,作者如此处理,让人颇为费解。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作为现实题材创作,《许》以对“几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生活故事”的讲述,不仅加入到了对“文革”灾难的批判与反思阵列中来,还以其对人性、人情的表现(人性中的善意、自私与伤害;爱情中的美好、感伤与错位;生命中的苦难、焦虑与光明,等等),给新时期文学开了一个好头。《许》也代表了1977—1981年间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但《许》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那种无所不知与无所不能的全知叙述、不加节制的过度议论与抒情、截然分明的认知区隔(对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做两极化处理),以及当时主流政治话语在不做审美处理和艺术加工前提下就被直接引入文本的肤浅实践,等等,都使得这部作品难有跨越不同时空的“经典”潜质。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如何写成的?| 写作秘籍

本期编辑 | 唐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