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南北朝时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后世称为《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从一些传统电视剧里,我们看到古代私塾里的学童,摇头晃脑常背诵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千字文》是王羲之集字,但不是王羲之写的。最早以整篇记述和流传千古的名迹应该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书写的《真草千字文》,也是他的代表作。历史记载智永和尚,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在用笔上的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日本小川简斋氏所藏 ▲智永《真草千字文》宋拓关中本(部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智永之后,后世书法家争相书写《千字文》。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此时人才辈出。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都曾写过《千字文》,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草圣”怀素也写过《千字文》。唐代之后就更多了,如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等。 前日多艺堂评述了初唐颜真卿的老师褚遂良(596-658年)书法卓绝,但未能入列中国“楷书四大家”,实属遗憾。褚遂良的书法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今日我们继续欣赏他的楷书《千字文》,一览这位晚年命运蹉跎的唐代名臣大家的书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