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说:愚,是你的大智慧

 纯一dkl 2019-03-12

老子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尽管只有五千字,却包括大量的名言警句,也包含了无穷的生活智慧。

在《道德经》中有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很愚笨。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起来好像很笨拙。这好比是给自己加了一层伪装,最大最美的声音是无声之音,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一定的形象,不可捉摸。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是一种“愚”的表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真的是要我们什么也不做吗?请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还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所说的糊涂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大智若愚,是小事随他去大事不糊涂,是经历世间百态,尝遍人情冷暖后的通透豁达与放下。这种难得糊涂的智慧,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处世哲学。

郑板桥自称:“板桥道人”。他在《宿光明殿赠娄真人》诗中说:“老聃庄列人中仙,未闻白日升青天;五千妙文南华诠,虚静恬淡返自然。”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处处都蕴藏着“道”的意境,体现了《道德经》的“大智若愚”思想。

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性格中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就更难了。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

而真正的聪明是看破不说破,知世故而不世故,得饶人处且饶人。若不是历经世间百态,尝遍人情冷暖,又岂能如此豁达与超然?

东坡一世聪明,却吃尽聪明的苦,宦海沉浮数年。再三被贬后,他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豁达开朗起来,他终于明白:糊涂是福。小儿子出世,苏东坡只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执着于有些不该想的事、有些得不到的人,佛把这个执念叫求不得之苦,真正的聪明在于不思虑不能考虑和不该考虑的事,学会放下,心淡如水,随缘潇洒。

有道之人,在不遇时,就“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如潜龙伏渊,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一旦有机可乘,才施展身手,建功立业,显身扬名。而当功成名就之后,又明白功高震主,懂得示弱守拙之道,往往选择急流勇退,以明哲保身。无论穷通,都不会张扬凌厉,明白中道中庸为人处事。

糊涂不是你真正的糊涂,而是有选择的性的糊涂,很多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是难得糊涂,都在计较着不值当的东西,而这些产生的负面情绪,有可否值当呢?我们要做到就是名利不缠身,万事不伤身。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阳明先生写信告知学生蔡希渊,要反思我们现处的社会环境中,身边有着各色各样的人,然而每个人自身的性格与处事方式也是不一样,所以与身边的人相处又是一件极大的挑战。

对于绝大数正直人而言,他们嫉恶如仇,不吐不快,处理问题时候雷厉风行,他们做的都对,但是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历史上的那些善于保护自己

懂得功成身退的人

通透豁达,随缘潇洒,谦退为上,明哲保身

以持盈保泰为人生宗旨

都体现出一种看透名利

不贪恋富贵,善于糊涂之道

以保全名节为上的高超智慧和深厚的个人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