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放得低的人,才能得到高,有道的人,大智如愚

 Zhanjh1936 2019-08-06

以前老一辈的人,生活条件没这么好,尤其在农村,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孩子活到半路夭折,是很常见的事。所以,大人们会给孩子起一些好生养的名字,比如:狗剩、铁蛋、石头……名字起得越贱,越瓷实,孩子就越好生养,健康平安。

这种思想,从哪里来?

来自老子《道德经》。

现代读者认为,《道德经》深奥难懂,其实老子的思想,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运用,只是不知道这是来自《道德经》而已。

只有守住最低贱的,才能得到最高贵的,这是道的规律。

老子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皇帝自称寡人,皇帝真的寡吗?恰恰相反。皇帝最有钱,最有权,身边有最多人陪伴,一点都不寡。

那为什么要自称寡人?

因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只有守住最低贱的,才能得到最高贵的。这是道的规律。

真正饱含学问,有大智慧的人,大智如愚。

近代南怀瑾先生,就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有道之人。

南怀瑾先生精通国学文化,打破儒、释、道壁垒,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样一位有大智慧的人,他在给别人的信件中,落笔总是写“老拙”。

这个道理,就像皇帝自称寡人一样,老拙,其实根本不拙。真正饱含学问,有大智慧的人,才大智如愚。

见素抱朴,始终守一的人,是有道之人。

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一”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如此重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从道而来,是天地之根本,是万物之源头。万物从那里来,又九九归一,回到那里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对人而言,见素抱朴,始终守一,就是回归道心,即正心。

失道的人,浮躁不安,好斗好辩,是因为沦陷在二元化思维中。

有道之人,可以守一。

反过来,没有得道之人,就守不住一。我们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有什么特征?

用老子的原话说,就是“下士好争,辩者不善”。

道生一,一生二。

守不住一的人,思维就是二元化。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我的,就是你的;是一种分裂的思维,无法抱一归元。

笔者解读《道德经》,就有很多人指责,说解读得不对。

对这样的言论,一概不理。有什么好理?对方执着对和错,沦陷在二元化思维中,离得道尚远,既然未得道,何必跟他论道?由他去好了。

任何对和错,只要你从对方的角度看,结果都可以对调。对错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参照物,对和错,根本不存在。

得道的人,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不执着事物的贵贱,不在乎人之高低。

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事物有贵贱,是被人赋予价值。物以稀为贵。

而得道的人,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璞玉,本身也是一块石头。不执着事物的贵贱,不在乎人之高低,所以显得云淡风轻。

守得贱的人,才会得到贵;放得低身段的人,精神才高贵;谦虚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些,都是道的运用。

有道之人,常守一,不争,不辩,一切都是自然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