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防评论:哈尔滨火灾之后,社会单位有哪些漏洞要补?

 扬帆35 2019-03-12

哈尔滨火灾过去有些日子了。

北龙汤泉犯的错误、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绝无仅有。

我敢说,绝大多数单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在等待一个引发的火苗……

1、火灾发生了,员工都干了些什么?(时间线)

(1)陈淑春。8月25日4时20分左右,北龙汤泉酒店锅炉工陈淑春给室外汤泉加完水,走出E区北门便闻到烧焦气味,观察发现二期温泉二楼平台有火光后立即进行呼救,并电话向工程部经理巩永利报告。

(2)宋大勇。保安员宋大勇听到陈淑春呼喊后,电话通知了保安队长张立彬

(3)张立彬。张立彬接到电话后,先跑到E区北门观察,确认发生火情后,到消控室通知消控员吕永胜。

(4)吕永胜。消控员吕永胜试图启动消防水系统实施自动灭火,但由于消防控制室主机存在总线故障,与消防水泵无法联动,无法实施自动灭火。吕永胜又到水泵房试图手动启动灭火系统,但喷淋系统和消火栓内均无水,消防灭火系统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使得初期火灾未得到有效控制。

(5)周中宝。4时29分10秒,哈尔滨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北龙汤泉酒店厨师周中宝关于酒店发生火灾的报警电话。

(6)当班保安员。当班保安员利用灭火器自发进行灭火,因火场内部烟雾较大、火势猛烈,未能抵近起火点,灭火自救未能成功

2、火灾初期应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第一时间没有形成扑救力量。发现了火灾,没有人在第一时间去现场灭火,微型消防站形同虚设,现场人员都在通知别人,没能抓住最有利的时间节点去组织灭火。

消防视频:灭火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2)第一时间没能疏散人员。火灾发生后,火源点同层周围、上层均为受烟威胁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人员,没有人去通知疏散,没有人组织引导。

(3)第一时间没能报警。一是打119迟缓,从发生火灾到员工报警,延误了9分钟左右。二是没能向现场更多员工和顾客报警,导致现场人员知情较晚,影响了自救行动。

(4)第一时间没能阻止火灾发展蔓延。现场员工没有及时关闭火源周边的防火门,导致烟火从防火门处蔓延,使该区域顾客失去逃生条件,导致伤亡惨重。

(5)单位员工不具备火灾应急实战能力。在发现火灾之后,如何进行任务分工,如何报告、向谁报告、用什么手段报告,如何扑救、如何疏散、如何阻止火灾蔓延,这一系列的问题从现场员工的反应来看均未事前研究和训练过,员工不了解单位消防设施情况,不具备火灾应急实战能力。

3、解决问题的思路

单位的火灾应急事实上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要想真正提升单位应对火灾的实战能力,建议从以下方面给予关注,并抓好相关措施落实。

(1)了解最基本的火灾发生发展规律。

不了解火灾,不可能搞好火灾应急工作。对火灾的了解,必须要真正搞清楚以下内容:

一是不同物质的燃烧速度。要明白超快速火、快速火、中速火、慢速火之间的区别。在防火管理上,要尽可能减少超快速火和快速火的发生,在火灾应急时,要明确哪些部位可能发生什么样速度的火灾,要有应对火灾的时间概念;

消防学习:消防上的燃烧理论(概论)

二是火灾的发展蔓延方式和方向。火灾发生之后,向哪个方向蔓延,以何种方式蔓延,大概会用多少时间,现场能够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是什么;

三是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有哪些人员会直接受到火灾威胁,这些人员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防护措施,如何通知或保护他们;

四是火灾的危害性。要了解烟的特点,了解轰燃、回燃、风驱火等常见的建筑内火灾现象,对火灾危险性和灭火、疏散难度有基本的掌握。

消防学习:消防闪燃现象

消防学习:消防上的爆燃现象

(2)要熟悉了解本单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本单位的建筑情况。高度、层数、面积,建筑的功能和用途,建筑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措施,建筑的疏散设施,建筑的消防设施等;

二是本单位的人员情况。不同部位的人数、人员性质、火灾应急能力,在不同时间段内人员的变化情况,能够用来应对火灾的人员情况;

三是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源。危险性,数量,管理人员,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

4、火灾应对任务。主要有以下方面:

(1)发现火灾。通常是通过火灾报警系统或人工来发现,发现早,就可以早采取措施处理。怀疑有火灾发生时,要以最快、最合理的方式去确认;

(2)报告火警。报告火警有三重含意,

一是向受火灾威胁的现场人员报告,提醒他们早点采取措施自救、灭火或承担其他约定任务。

二是向119、120报告,请求消防队、急救员出动灭火救人;

三是向单位相关负责人报告,进入约定的应急状态。报告火警的方式要提前考虑周到并进行训练,比如人工呼喊、按下报警按钮、打电话、对讲机、喇叭或广播等,要确保明确有效,语言要准确简洁。

(3)扑救火灾。

第一现场的人员要立即参加火灾扑救,要利用现场的灭火器、消火栓、沙子等进行扑救,要注意断电、防烟、防辐射、防轰燃等扑救安全措施,建筑内火灾的扑救是在有烟干扰、燃烧位置复杂、立体等条件下的行动,要时刻注意扑救人员的安全,保持安全位置,随时分析研判,准备撤离。

(4)疏散人员。要对受火灾威胁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在火灾发生时即展开此项工作,要对疏散的分工、疏散条件确保、路线选择、疏散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按受威胁顺序和紧急程度展开疏散。

(5)阻止火灾蔓延。对不能成功扑救的火灾,要确保将其限制在一定燃烧区域内,在扑救、疏散的同时,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在火灾蔓延方向清理可燃物或用水打湿可燃物,打开排烟风机,在燃烧区域关闭所有能关闭的门窗。

(6)配合消防队作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要提前安排相关人员与消防队对接,通报单位火灾发生发展蔓延的情况,人员受火灾威胁的情况,单位消防设施的情况,特殊生产工艺和危险源情况,维护单位现场秩序(交通管制),提供单位各类图纸,协助消防员到位和了解情况,配合消防员展开作战行动。

(7)公众沟通。对发生火灾的情况提前准备好新闻或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避免舆论炒作;与保险公司、相关主管部门、相关连锁利益方通报情况,保持危机应对的主动性。

(8)分析和判断火灾。本条贯穿于以上各条内容之中,主要是根据火灾规律、人员情况分析火灾态势,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5、提升单位火灾应对实战能力的举措

火灾应对既需要理论支持,又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操作来进行能力培养和提升。

(1)要认真学习基本的理论。包括上述的火灾理论,单位自身情况,建筑消防的基本理论,消防设施器材的作用等。

(2)加强火灾应对任务所需的能力培养。所有岗位人员发现确认火灾、报告火警、初起火灾扑救、疏散人员的能力培养,现场自发分工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对火灾发展变化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

(3)加强特殊任务能力培养。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培养提升以下能力:配合消防队作战能力,执行关阀、堵漏等工艺操作的能力,公众沟通的能力,特殊情况下救人能力等。

(4)加强研究、模拟训练。要根据单位实际不断地完善和改变应急预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要进行分类指导、考核,确保其胜任,通过模拟训练、无预案实战拉动训练,考核和锻炼提升单位员工的紧急情况下反应能力。

6、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1)单位要高度重视火灾应急实战化能力建设。火灾应急事关生命财产安全,是单位自身的大事,火灾中造成伤亡,代价极大,单位人员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为此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走过场。

(2)要保障火灾应急中所需的人员、经费、器材、时间。根据分析研究,要保证有合适的人员在岗在位,对火灾应急和训练要保障好经费、器材和时间,要真正通过学习、训练来提升人员的能力。

(3)尽可能消除危险性较大的火灾应对风险。从火灾应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消除影响火灾应对方面的较大隐患(比如超快速火、快速火产生的条件,有毒烟气产生的条件,防火分区破坏的情形等),为火灾应对提供更好地支撑。

(4)全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消防部门要尽可能公开共享较大(典型)火灾中单位应对措施方面的问题,执法和监管过程中要将单位火灾应对实战化能力作为检查督促的内容。单位之间要互通有无,对火灾应急实战化能力建设进行研讨和沟通,形成快速提升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