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文明的起源

 依然叶 2019-03-12

农业文明的起源 来自制片人手册 10:57

增加社会总物资资料(主要表现为粮食),影响土地的单位产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投入。从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发展来看,生产工具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生产技术在现代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前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某一特定王朝来说,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可以做文章的只有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投入。而劳动力投入在初期会表现为粮食产出高速增长,慢慢的,当投入的人数达到一定的程度,继续追加劳动力就会发现粮食增长的速度变得缓慢,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亩土地上由5个人耕种时可以达到人均的最佳粮食产出,那么当由10个人耕种时,粮食的产出是差不多的,但是人均的粮食却减少了一半,而当由1个人耕种的时候人均的粮食也没有5个人耕种那么高。所以王朝的维持的关键是让社会保存在一个人均最佳粮食产出的状态,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维持繁荣,稳定,那么历代的王朝又为何无一幸免的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他们无法维持这个最佳组合的原因是什么?农业精神来自于中国传统农业,体现和贯彻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自然界各种物质与事物之间相生相克关系的阴阳五行思想,精耕细作,轮种套种,是它的典型工作生产模式。中国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具有典型的农业特点的农业精神。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多,耕地相对不足形成了具有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就是所谓的小农意识,也就是中国的农业文明。

本论是《文明是副产品》观点,我认同此解,我是张腾飞,来把此观点分享给你,希望你有所收获。基于此和您聊人类历史上农业的起源,我们从人与动物生存方式的差异说起,这差异太大了,动物是穴居,人类是高楼大厦,还有电梯。再说交通,它们是四足走动或奔跑,我们是从天上到地下,飞机、地铁、高速公路;它们是采集狩猎,我们360行都不止了,恨不得3000行。

农业是人和动物的分水岭

那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方式是从哪一刻开始分道扬镳的?始于一万年前人类的农业革命,而人类这个物种已经有400万年历史了。

如果把这400万年比作一天,那么农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相当于24小时中的最后4分钟。此前的23小时56分钟,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动物几乎一样,就是采集和狩猎。

而有了农业之后,人类开始定居,开始储存。人们有了财产,开始了分工,并且人和人之间形成了不同的阶层阶级,我们由简单社会走向复杂社会了。

农业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它是个踏脚板,从此我们进入了快行道。

破除农业起源的两个成见

农业的产生是太了不起的事情了。那农业是怎么起源的?这是个难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为什么到今天这还是个难题?因为我们一直被一些成见和谬论,遮住了眼睛,先从破除这些成见说起。

第一个成见是:前农业时代人类苦不堪言、饥寒交迫,在这种生活的逼迫下我们发明了农业。

祖先真的是苦不堪言、饥寒交迫吗?早晨推开门,你看外面鸟叫得多么欢快,动物的生活是这样苦不堪言吗?你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是你怎么知道鸟高兴和不高兴呢?

因为通过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可以知道每个历史悠久的物种,都在自己的具体环境中获得了适应。如果老是吃不上喝不上,这个物种就被淘汰出局了。它既然一直存活着,就有它的谋生之道。从适应的这个思路看,我认为祖先未必是饥寒交迫的。

再看劳动时间,人类学家发现在现存的原始部落中,人们每天的平均劳动时间是两到三个小时。比我们的农民、工人劳动的时间短太多,接近于动物,很潇洒。

身体怎么样?考古学家挖掘了采集时代原始人的骨骼化石,也找到了刚进入农业门槛的祖先的骨骼化石。比较了一下,从骨骼判断,原始人的营养很好,而刚进入农业门槛的祖先骨骼疏松,也证明了他们的食物太单一了,缺少多样性。

怎么发生了农业革命,人们的生活还不如以前了?工业革命刚来临的时候,工人的生活、工人的劳动也都未必赶得上工业文明之前。

第二个成见是:压力说和危机说,是在危机的压力下导致人类走进农业文明了。

可是我们说在漫长的生物历史当中,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发生的是通过物种减少成员来调节食物的匮乏。那更大的灾难来临怎么办?没办法,物种灭绝,但我们说物种灭绝的概率都要大于生产方式革命。

灾难和危机呼唤不来农业,为什么?因为来不及呀。伟大的农业能是召之即来的东西吗?何况农业跟人类其他科学技术的发明很不一样,它是渐进积累的。

石头的镰刀、锄头、犁、石磨,储存方式,这些都是漫长的技术积累。科学发明常常被人们称为重大事件,它的确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学者们却愿意把农业称为'重大的非事件'。因为它不是一个事件所造就出来的,而是要有多个环节的技术发明最后才能托举起农业,危机呼唤不来农业。

定居和农业的关系

前面我们说的有些大而化之,下面我们进入具体而微的层面,讨论定居。

我认为应该说是先定居才有农业,不定居不就是采集吗?但同时也应该说有了农业才有定居,如果没有农业,采集的时候定居绝对不是好策略。

当我们谈论是先定居才有农业,还是先有农业才有定居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进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悖论。

但从人类的选择来看,定居是太小的选项了。原因就是祖先一直采取的是采集和狩猎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就必然要求他们是生活在流动之中,定居和采集狩猎是不相匹配的,定居无异于中断了采集和狩猎。

虽然定居是人类非常小的选项,但我们也看到了爱斯基摩人,他们为什么定居了?

这应该是我们透视定居的一个视角,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丰饶的食物源,取之不绝的大马哈鱼。这个视角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农业是如何开始的?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何以定居。我思考农业的起源和何以定居很长时间,最后从史学家何炳棣的书上看到的一些史料让我豁然开朗。

何先生虽然摆出了史料,但是因为何先生没有专注这个问题,所以他并没有捅破这个窗户纸,非常遗憾。

史书上有十多条相关记载,从三国的东吴到北朝、再到唐宋明,说不同地带的人们发现了野生的稻子,其中有两次记载上都说发现了2000顷的野生稻子。

还有一条史料记载着,当地人发现了野生稻子以后,就在这住下,多年收割。他们放弃了采集,在这收割野生稻子,差不多收割一个月都不到就收集齐了一年的粮食,就没必要再去采集和到处流动了。

第二年肯定还可以收割,因为他们所收集到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谷粒脱落了,第二年自然就长出来,这些人因此就定居了。一定居下来以后,他们发生了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定居以后人口增长了。

我们拿人类的生育和我们的表兄弟们相比,黑猩猩大概是六年生一胎,倭黑猩猩更频繁一些,大概是五年生一胎。人类最初的时候是四年生一胎,人类为什么比它们的生育更密集?

因为人类选择了一夫一妻制的生存方式,人类的子女由父母两系来共同照顾,所以母亲有条件生的次数更频繁一些。

但四年跟五、六年差距不大,为什么都是这么大间隔?因为人是流动的,在流动当中母亲不可能抱着一个,拉着一个,那太危险了,很可能遭遇天敌。

人类生育率的极大提升是在选择了定居收割之后,变成了两年生一胎。因为圣米的降临,选择了定居,人口一下激增了。

第二个变化是人们年年都可以收割稻子了,这样很多年下来,部落的人们不会采集了,而且也不能采集了。

因为采集的生存策略是一定要地广人稀,而现在人口激增。如果用采集这种生存方式,就需要一个极大的领地,而他们不拥有这样的领地,于是他们走入了一条不归之路,再也不能够重回采集狩猎的生存方式了。

以后这个部落的人越来越多,在不断收割当中,也越来越领悟到自然的启示,他们学会了种植。那人太多了怎么办?就要有一部分人去殖民,部落中经过讨论妥协,部落答应给一部分人很多很多粮食,让他们到另一个地带生存。

那个地带没有太多的圣米,也就是没有太多的野生稻子,他们就要靠自己种植了。于是农业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