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科补要】第六则  颠顶骨伤、第七则 囟门骨伤

 石门易卜 2019-03-12

第六则  颠顶骨伤

颠顶骨,男子三叉缝,女子十字纹,一名天灵盖,位居至高,内函脑髓,以统全体者也。或跌打 撞等伤,卒然而死,身体强直,口鼻尚有出入之气,心口温热跳动者,可救。惟宜屈膝盘坐(《金鉴》“盘坐”作“侧卧”),先将醋调混元膏,敷于顶上,再将草纸卷点燃着,令呻吟有声,用童便调八厘散,或黎洞丸亦可。俟其气转阳回,外用手法。按摩心胸两腋下,并托其手腕,频频揉摩两手脉窠。凡伤则筋脉强硬,频频揉摩,则心血来复,命脉流通,即可回生。再服接骨紫金丹,外用散瘀和伤汤,洗去前药,换敷混元膏。或大便干燥,乃内存瘀血,服加减苏子桃仁汤。或耳聋者,用导气通瘀锭,塞耳中,食宜素粥,切戒恼怒,忌油腻面食,卧宜净室,勿令人喧扰。若重伤已死者,用白布缠头,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再提发令其颈端直,舒其筋络,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如外皮未破,而骨已碎,内膜已穿,血向内流,声哑不语,面青唇黑者,不治。或顶骨塌陷,惊动脑髓,七窍出血,身挺僵厥,昏闷全无知觉者,不治。或骨碎髓出,不治。或皮开肉绽,血流不止者,可治。用止血絮封固,先止其血,服补气养血汤。宜避风寒,戒怒远色,俟其结痂。若溃烂流脓,用甘葱煎洗去封药,掺铁扇散,盖玉红膏,服疏风养血汤,照法洗换,待其结痂痊愈。

第七则  囟门骨伤

囟骨者,即婴儿顶骨未合时,软而跳动之处,名囟门。或跌打损伤,骨缝虽绽,尚未震动脑正坐,以葱汁调定痛散敷于伤处,用粗纸蘸醋,贴于药上,烧铁熨斗烙纸上,以伤处觉热疼,口中有声为度。去药,贴万灵膏,二、三日一换,用和伤汤洗之,自然肿消痛止。或皮破血出不止,用止血絮封固,内服和营养卫汤。若溃烂流脓,用甘葱煎洗去前药,掺生肌散,贴玉红膏。宜避风寒,忌食发物火酒。若皮破血流不止,骨陷筋翻,必损脑髓,气息无声,则危笃难医。若破伤风者,照前伤风法治之。山角骨,即头顶两旁棱骨也。凌云骨,在前发际下,即正中额骨,即额颅也。左右天贤骨者,即两额角也。睛明骨,即目窠四围目眶骨也。眉棱骨其下曰 骨,下接上牙床也。若伤之,均照前囟骨伤法治之可也。然临症之权衡,用药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