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之道,公益之德

 健康慢走 2019-03-13

一个组织的合法性,根本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为社会提供满足价值和需要的服务与产品,并且所创造出的价值应大于组织所占用的社会资源。对于第三部门的公益慈善组织尤其如此,否则,作为第三部门最大的捐赠方——企业和企业家的捐赠大可不必投入,为何不用于再生产投资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税收,这难道不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更大贡献?政府也大可不必用纳税人的钱款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委托社会组织来提供社区的种种服务。行业的有识之士早在几年前就主动喊出了向企业学管理的口号,学的是什么?根本上学习的是企业的竞争之道。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行业的充分竞争,没有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中国老百姓怎么能够获得有质量保证且在购买力承受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同样道理,不管第三部门如何强调与第二部门本质上的差别,即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作为组织形态,第三部门只有应用竞争之道,追求每一分宝贵捐赠的社会价值创造,追求每一个细分行业的充分竞争,才能够让真正优秀的机构脱颖而出,让企业家、政府和每一个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能真正发挥价值。反过来,我们否定了行业从业者利他的道德追求了么,没有。初心应该是激励自我专业性不断提升,满足外部需求的源动力。牢记一点,成果只存在于机构外部,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的必要性都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为外部做出贡献。组织和个人的道德追求不等于有效实现了对外部客户或服务对象的价值贡献,第三部门的从业者务必要从道德束缚中走出来。

到目前为止,社会对第三部门依然有很大的包容度。企业如果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就不会买单,企业就无法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金资源,而社会组织还没有一条像企业那样苛刻的生死线,如果绩效不佳就会面临破产退市。但伴随行业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国家和民众对第三部门的绩效和问责要求越来越高,第三部门今后也会面临一条生死线,即如果你在细分行业里没有做到其它社会组织的高质量服务水平,哪怕你的服务对象是需要救济的贫困人士,他也有可能拒绝你的服务而选择别家更能满足需求的服务,而对你捐助的理事会、爱心人士或企业,也会因为你的低绩效而拒绝再为你这家社会组织进行捐赠。靠客户认可赢得生存和发展,从这个维度讲,社会组织和商业组织没有任何区别。

中国的第二部门自改革开放算起发展了近四十年,在组织结构、机构治理、人员专业化培养和要求、行业人才流动等各个指标上,成熟度和专业度都远远大于第三部门的成熟度和专业度,这也是在学习企业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接下来第三部门自然而然发展的逻辑,即向企业学管理,这意味着社会组织需要在筹款、项目发展、传播、理事会治理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方面面做出不懈的努力。第三部门在人才的输入和输出上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存在着巨大差距,目前中国最顶级的人才都涌向了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无论是身份动机还是利益动机,第三部门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招募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企业部门的人才可以轻松的踏入第三部门的门槛,但第三部门的人员却很难满足企业部门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要,这是第三部门需要不断自强的缘由。

当国际上前沿的社会企业兴起时,行业探索者看到了一个可能激发行业生产力的契机。目前所有的争论反应的不过是说,无论在法律条文还是理论倡导层面,行业、学术界乃至国际社会,对于社会企业的属性、概念和运营机制都没有达成共识,而并非是对社会企业的探索予以否定。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社会部门比起来,社会企业还只是新兴力量,但这个新兴力量却有可能结合第二部门企业和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优点,即把社会组织追求公益的目标和商业部门效率最大化的运营结合起来,以客户为导向设计产品、运营和组织结构,同时避免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的缺点,即只以利润为追求目标从而忽视对客户的不伤害和只以道德为追求目标而忽视机构的外部价值创造,从而导致无论是商业机构还社会组织最终的资金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

只挥舞道德的大棒来不加辨析、不问初心的攻击那些立足行业发展、立足行业为国家和社会真正价值贡献的论点,可以休矣。

你要问我的观点和立场,很简单,以专业的精神,为社会和国家做出真实的贡献,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从而赢得组织的生存发展,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赢得国家的认可,否则莫谈其它。国家最不缺的就是道德绑架与道德标榜,可国家最缺的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没有对他人的贡献与牺牲,道德无法立足,道德也无法自足!这个道理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对于无论第一第二第三部门、任何一个宗教甚至任何一个国家皆是如此。贡献和牺牲必须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否则何为贡献和牺牲也会成为争议,成为伤害他人生命、健康与利益的借口。

捐赠善款事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是否在面对大灾大难时必须捐款才反应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凭借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应用通过市场筹措或是银行借贷的资金,创造出比其占据的资金成本更大的价值,表现形式是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做到不伤害,这才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无论国企民企皆是如此。(对于一小部分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国企而言,创造价值的定义显然不仅仅是指财务回报,还包括社会影响力评价,即为客户创造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我们国家与别国发生利益纷争时,我们本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匹敌所谓“敌对国”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价格,而不简单是呼吁民众来为爱国做出必要的牺牲,这才是企业和企业家最大的担当与爱国。

当然,有比尔盖茨等许多企业界人士的榜样作用,企业家愿意拿出企业的一部分盈利所得和个人资产的相当部分,来捐赠回馈给社会,我们当然欢迎,这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但做好本分,才是企业和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一个连社区、自己的员工、消费者和生态环境都做不到不伤害的企业和企业家,就是捐赠再多的财富,也是本末倒置,不值得任何提倡。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我们所做的不应是逼捐,而是用我们的脚投票,帮助那些做到了不伤害且为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优服务和产品的企业脱颖而出,帮助他们优胜劣汰,帮助他们在国际上攻城拔寨、勇于创造并为国家赢得声誉。四大中腾讯已经利用其众筹平台起到了示范作用,吸引了社会关注,阿里紧随其后,京东也在努力。马云个人捐助成立了基金会,马化腾则捐赠了股份。企业做得好,个人也有社会贡献和价值实现的更大抱负,这为其它企业和企业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传统士农工商对商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贡献评价,可以休矣。今之士农工商,身份平等,只以对国家社会贡献论英雄。

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去世了,阅读了其生平文章,虽未曾听说其企业大张旗鼓的在公益上的捐赠,但却丝毫不减对其创业致富的尊重。尊重源于其在创业之初决定痛下血本回收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这与民营企业家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如出一辙,破釜沉舟之举换来了企业的信誉和生机;尊重源于其带领乡村社区居民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

李嘉诚变卖资产离开了,离开了好,在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阶层也自觉少了垄断发展空间。在草根挣扎的生态环境中,看看港人被挤压的生存空间,是不是能更大一些。我们今后该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人士还是要团结,但对于其中代表不必特别倚重和惠顾,特区之特不在权贵之特,特区之特在为国家、地区所作贡献之特,无特别贡献,还有什么特别对待,贡献和荣誉总是对等的,特区按照法律照章行事即可。我曾到香港筒子楼了解过贫民阶层的生活,与苹果是两个世界。中央政府输利,应重在地区生态的重塑和示范效应,港人重要内陆发展也重要,既不用对港期望太高,也不用失望过重,也许平常心下港人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常一些。这其中,垄断企业对于一个地区生态的影响与负面作用,可见一斑。

对于无论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而言,做好本分,为社会创造出比其占据的资源更大的价值,为服务对象提供满足价值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不伤害,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公益和公德。

2017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