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针治疗带状疱疹剧烈疼痛4例分析

 武医同修 2019-03-13

病例1,带状疱疹1月余。

首诊时间:2018年1月27日,周六。

李某,亲戚,男,83岁,诉右侧胸胁部带状疱疹1月余。因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后想起我是搞中医皮肤的,故从福建上杭县特地自驾车来广州找我治疗。安排在酒店住下,下午5时左右到酒店为其看诊。诊见右胁背、胸部疱疹已消退,遗留色沉,疼痛剧烈,不能触碰,诊间不停哀嚎。便秘,纳差。尿频,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沉取乏力。

内针治疗思路

1、三焦经络(三):病处中焦、上焦。病位涉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根据疼痛最剧烈的部位,最初考虑与阳明、太阴关系最为密切。

2、上下左右(二):病位在右,按“右病治左”,可在左手、足中焦、上焦相关经络上取穴治疗。

3、阿是取穴(一):

第一次治疗取的是左手阳明合谷、阳溪、曲池、手三里,左手太阴太渊、尺泽,左手厥阴大陵、内关,左手少阳中渚、外关。上述穴位均有明显触痛,而且压痛有些夸张,病人会痛的叫起来。针后病人疼痛即减轻许多。

第二天上午复诊,诉昨晚疼痛已减轻,能入睡,但痛仍明显。改针左足少阳足临泣、丘墟、悬钟,足阳明陷谷、解溪、足三里,三阴交。

考虑病人疼痛明显,又是从外地过来,想着加快治疗时间,缩短疗程,故下午再抽空治疗一次。取左手相关穴位。

第三天上午复诊,患者精神已明显好转,疼痛显著减轻,不再经常叫痛。触碰患处时仍有疼痛。手足部位的穴位按压时已不再叫痛。治疗有效。继续每天2次的内针治疗,手足交替取穴。2月1日一早治疗1次后,患者回福建继续中药调理。

疗效:春节回老家,患者家属登门拜访,告知经过治疗,患者已无明显不适。

病例2:带状疱疹1周余

高中老师的妈妈,年前得带状疱疹,疼痛难忍,难以转侧。年初四找我后立即安排到家针刺。两人搀扶进来,痛苦表情,检查见其左腰腹部大片红斑,结痂,少量水疱,可见当地皮肤科医生火针治疗后的针印,触痛明显。病位在下焦,下病治上,故可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取穴,左病治右,故应在右手足取穴。疼痛位置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先后针右手阳明阳溪穴、合谷穴,手少阳中渚穴,手太阳后溪穴、腕骨穴,针后痛减,即可以自由走动。

治疗有效,走动10多分钟后,在其右小腿加针足少阳之足临泣、丘墟、悬钟、阳陵泉,足阳明之陷谷、足三里,以加强疗效。留针约50分钟。拨针,患者诉轻松许多。开中药5剂,以疏肝行气止痛。嘱明日上午再针一次。

初五早上9时许来家复诊,诉昨晚安睡,偶痛。中药尚未取药,拟再针一次。仔细询问病情,诉腰正中痛,腰难以直立的感觉,考虑是督脉经气不利,即针百会穴一针,腰松。

又诉左腰胁部紧绷感,考虑少阳经气不利,左病治右,即针右足少阳悬钟、丘墟、足临泣,右手中渚。留针45分钟左右,拨针时,已无明显不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