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练度的错觉使你的成绩不理想

 人生如玩游戏 2019-03-13

重要观点:

1、对熟练度的错觉是自动形成的,而且是潜意识里的念头,往往让我们对哪些东西还需要复习或是练习做出误判。

2、越容易唤出的资讯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浅。也就是说,立即复习你刚刚学过的东西对你没有任何意义,那并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

3、我们的记忆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即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要更好。

4、考试不仅是一个测试工具,它还能调整我们已经记住的内容,令大脑以不同的方式将其重新组织一遍,而这一番调整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我们下一次考试的成绩。

5、在某些情况下,失败了的信息提取与其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毋宁说这次尝试本身便会改变我们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

6、只有你真当了老师、必须对别人清楚地讲述出来时,你才会真正吃透你要讲的东西。

在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那种看起来“不用功就能考高分”的学生。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有比我们“懒惰”的人反而比我们考得更好。

我并不打算在这里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曾见过任何证据能表明善于考试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也不需要以任何研究来证明这种人的确存在,因为我已经见证过无数次了。

你唯一能得到的一张“考试护身符”,就是更深层地了解考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的真相比你所想象的要多出许多不同的侧面来。

我要说的关于考试的第一个侧面就是:灾难总是难免的,对谁都一样。你打开考卷一看,一连串的题目都好像是另一门课程里的东西,这样的事情谁不曾遇见过?

我要说的第二个侧面就没有这么浅显易懂了,尽管它深植于比上面的例子要更为常见的另一种考试失败之中。我们打开卷子,看见了熟悉的题目,知道那是我们学过的,而且还是在书本上用荧光笔划过重点线的东西,是我们昨天都还能轻易背出来的概念、名称、公式。没有偏题怪题,可是我们仍然考砸了。这是为什么?

真正的缘由不在于我学得不够努力,也不在于我没有善于考试的“基因”。我的错误在于误判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我被糊弄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熟练度”的东西给糊弄了,我以为既然今天轻易就记住了这些公式、数据、概念,那明天或者后天也一样能记得住。这种“熟练”错觉非常强烈,以至于我们觉得既然已经“拿下”了某次作业或某个题目,那再去复习也就没什么用了。我们忘记了我们会忘记。各种“帮助”学习的小手段都能造成这种“熟练度错觉”,包括划荧光线、做一份学习大纲乃至得到一份老师给重点知识点。这种对熟练度的错觉是自动形成的,而且是潜意识里的念头,往往让我们对哪些东西还需要复习或是练习做出误判。

学习中有一个“必要难度”原则:你的大脑越是费尽力气地挖出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提取能力与储存能力都被增强了。而“熟练度”却恰好是这一原则的反作用:越容易唤出的资讯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浅。也就是说,立即复习你刚刚学过的东西对你没有任何意义,那并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

这个“熟练度错觉”正是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低于平均水平的罪魁祸首。不是“蠢蛋症”,不是“焦虑症”,也不是运气差或不公平。

若想克服这一错觉,提高我们的考试水平,其实有一个最好的办法,而这办法本身也恰好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我们的记忆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即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要更好。也就是说,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

这里所说的学习技巧就是考试本身。没错,我知道这里的逻辑很像是在兜圈子:通过考试来提高考试成绩。考试不仅是一个测试工具,它还能调整我们已经记住的内容,令大脑以不同的方式将其重新组织一遍,而这一番调整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我们下一次考试的成绩。

什么时候考试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来一次大考是不是最好的做法?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早些开始定期考试效果更好一些?

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不同常规却很有功效的学习方式。如果考试能增进学习效果,无论什么形式的考试,包括背诵、自测、演练、突击考试乃至坐下来正式答卷,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考试时机?

学过之后以考试的形式立即复习,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因此应该多多增加考试频率。

毕竟,无论学习了什么内容,但凡想要测试学习效果,就必须予以考试。大脑要从记忆中提取已经学过的名称、课文、公式、技能等任何东西,所要付出的努力远比直接重学一遍或者重读一遍要多得多,而这份额外的努力则加强了这些记忆的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这样做之所以能对技能或者数据信息的掌握更加牢固,正是因为我们并非简单地重温了一遍,而是自己把它们从脑海中“提取”了出来。

一旦我们成功“提取”出了某信息,便同时以不同于上次的储存路径将其重新存储了一遍。这不但使得该信息的储存层次得到了提高,更使得它有了不同于上次的相关联结:它和这次同时提取出来的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了联结。用我们的记忆改变我们的记忆,而且是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出了改变。

假如说,开学第一天,还没开始上课之前,你却先得到了某门课的期末考试试卷,那会怎么样?有了这套试卷对你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对你在课程结束前的备考有所帮助?

那当然了。你已经仔细读过试卷中的题目,知道学习时什么地方要做笔记、什么地方要格外注意。每当老师讲到跟某个考题相关的内容时,你都会把耳朵竖得高高的。如果你足够用心,还可能会在课程结束时早已把每道考题的正确答案全都默记在心,到了大考那一天,你将会是第一个完成答卷的人,兜里揣着高分的成绩扬长而去。

但是,假如开课第一天你就遭遇到一次考试,考题虽然跟期末考试完全不一样,但涵盖内容却非常全面呢?那又会怎么样?不消说,你会被“烤糊”掉,可能连一道题都看不懂。然而,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关于考试的功效,你的这番经历却有可能改变接下来一整个学期中你这门功课的学习效果。

这就是“预考”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也是各种“考试功效”研究最后所给出的结论。

在某些情况下,失败了的信息提取(也就是从大脑里抓出的内容根本就文不对题)与其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毋宁说这次尝试本身便会改变我们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有些种类的考试,尤其是单项选择题的考试,如果在答错之后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错误的选择反倒能促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也就是说,你“失败的提取尝试强化了学习效果,增加了后续考试时再次尝试提取的成功率”。

与直接进入学习相比,先测试后学习使你的大脑能以更高要求去运作,从而使知识更深刻地印在了脑中。更直白地说,跟直接学习相比,预考更容易把知识“赶进”脑子里去。

为什么?没人能真正说得清楚。可能性之一,预考是“必要难度”这一原则的又一种具体表现,因为你先测试再学习使得大脑的运作比直接学习更费劲了一些;可能性之二,测试会消除你的“熟练度错觉”,不会让你因一眼就看到了正确答案而误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可能性之三,如果一上来就学习,你只看见了正确的答案,不会被另外几个可能的选项弄糊涂,可到了考试的时候,你就要犯迷糊了。

对于预考为什么会有助于随后的学习,最好的一种解释应该就是:它让学生们注意到了哪些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概念 。

先给学生进行一次预考,然后在课堂上讲解预考所涉及的内容,这的确有助于学生在最后的期末考试时,针对预考过的内容做出更好的应答。即便学生们的预考一塌糊涂,但他们却因此得到了一次机会,预先接触了一些日后课堂上将要提及的词句,因此已经大约知道上课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概念及要点需要多加留意了。

考试,或者叫自测、背诵、预考,随你喜欢怎么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其作用远不止于作为检测知识掌握水平的工具。考试能捣毁“熟练度”给人的假象,正是这东西使得我们以为自己已经会了,还以为我们是不擅长考试的笨蛋。考试能增加学习时间的价值,带给我们事半功倍的效果。预考还能预先让我们看到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搞定这个题目。

不少当过老师的人都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你真当了老师、必须对别人清楚地讲述出来时,你才会真正吃透你要讲的东西。 的确是这样。你不妨试试这个很有效果的做法:“好,我已经学过这东西了,现在我要讲给我弟弟听,或者讲给我同学、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这里面说了些什么。”还有些时候,我会凭记忆做些笔记,并尽量写得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请记住:对着自己也好,对着他人也罢,把你学过的东西表述出来,这种简单的做法并非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自考”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这比你继续坐在那里盯着重点划线的效果肯定要更好,至少能高上20%~30%。更划算的是,这样的练习还能消除我们前面讲过的“熟练度错觉”,让你能真正看清哪些地方你还有疑惑,哪些地方你还不知道,哪些地方你已经忘记……立竿见影。

到现在为止,你知道你考不好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相信你也能考出好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