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二)对匈奴亮剑

 金色年华554 2019-03-13

经历文景之治的汉朝,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汉武帝一改建汉以来对匈奴的怀柔政策,开始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这位蛮横的邻居。他先是派出重兵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随后又提拔了西汉名将卫青,并通过几场胜仗,扭转汉匈战争中汉朝的不利地位。那么,马邑之谋为何百密一疏而最终失败,卫青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成为西汉的大将军的呢?

公元前134年的一天,汉武帝刘彻接到了匈奴使者带来军臣单于的请求,说家里媳妇不够用了,想来娶个汉朝公主玩玩。说白了,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和亲。

谈到和亲,汉武帝气不打一处来。自打太爷爷刘邦在白登山差点挂掉之后,在娄敬的建议下,大汉朝暂时向匈奴认个怂,送个公主去给人家当媳妇,从而换取短暂的和平时间。因此,汉武帝的姑奶奶鲁元公主差点变成了匈奴冒顿单于的阏氏。无奈匈奴一直很强,而大汉这边又是从吕氏之乱闹到七国之乱,一直没能腾出手来好好解决一下匈奴问题。就这样,娄敬提出和亲的缓兵之计,现在成了大汉的基本国策,匈奴每隔几年就来讨个媳妇。

不过,经历了文景之治后,大汉的经济状况和军事状况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方面在贾谊,晁错等人的倡导之下,汉朝不断向边境地区移民并鼓励养马,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可以轻易的组织起几支优秀的骑兵队伍。另一方面,这些年的休养生息,也让汉朝皇帝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说,汉武帝上任后的几年,汉朝库房里钱多的花不完,连穿铜钱的绳子都发霉断掉了。所以,汉武帝打算腰杆硬一次,反正手上既又骑兵,又有钱,有啥好怕的。

于是乎,汉武帝就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聊一下如何应对这次匈奴和亲的要求。大臣王恢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把上一段的理由又给汉武帝讲了一遍,说我们现在有钱有兵,是到了亮剑的时候了。不过,虽然王恢的主张很投皇帝的胃口,但在当时朝堂里的大臣中,他这是属于前卫的激进思想。御史大夫韩安国就给王恢和汉武帝上了一课,这堂生动的历史课名字就叫做“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开国之时,猛将如云,汉高祖也是用兵如神,还不是被匈奴打得差点回不来了。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跟当初的周勃陈平相比啊,还是老老实实和亲吧。”韩安国的主张立刻得到了朝堂绝大多数大臣的一致认可。大家完全无视汉武帝那张黑的能出水的脸,就把和亲的事情定下来了。没办法,少数服从多数吧,即使皇帝有决策权,可是汉武帝自己也没底,毕竟跟匈奴打仗,我们大汉就没怎么赢过。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二)对匈奴亮剑

虽说汉武帝没什么办法,但王恢还是没有死心。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给匈奴单于设个套,让他钻进来,来个擒贼先擒王。帮助他想出此招的是个叫做聂壹的商人。聂壹经常在汉朝边境经商,也会时不时的被匈奴人打劫一番,非常不爽。聂壹就给王恢献策,在汉匈边境重镇马邑设下伏兵,自己去把匈奴军臣单于引进来,再来个关门打狗,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王恢赶快把这主意告诉了汉武帝,大家立刻开会讨论这个方案。韩安国还是一副“你最好跟你爹好好学学”的态度,而王恢则搬出之前代国人民抵抗匈奴的英雄故事激励皇帝。汉武帝早就想对匈奴开刀,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这样的良机怎能错过呢?于是汉武帝拍板,出兵马邑,伏击匈奴。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出五路大军出征,分别由这次马邑之谋的指挥王恢,匈奴人最害怕的飞将军李广,大将公孙贺,李息,还有那个反对出征的韩安国率领。韩安国虽然是主和派,但他毕竟也是在七国之乱立功的主将之一(梁王刘武手下大将),能力还是不错的。同时也让他通过与匈奴作战,端正一下他的政治主张。五路大军共计三十多万,从不同方向包围马邑,准备给军臣单于来个关门打狗。

商人聂壹也不负众望。他想办法见到了军臣单于,表示自己有办法控制边境重镇马邑,斩杀马邑太守,并将其拱手献给匈奴。匈奴人打仗是把好手,但是跟汉朝人耍心眼还是差了一点。单纯的军臣单于就这样轻易的相信了聂壹的话,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来到马邑,准备接手这个让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快,他收到了马邑太守的人头,并得知聂壹已经控制了马邑。于是,军臣单于立刻起身,向马邑方向进发。他却不知道,马邑城中的聂壹和太守此时已经通知埋伏在周围的汉军做好准备,而他们送给匈奴的人头,只不过是个死刑犯的而已。

不过,军臣单于能够在匈奴统治多年,并且对汉朝作战多次取胜,早就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敏锐的嗅觉。就在他和他的匈奴大军接近马邑的时候,山坡上的一幕突然让军臣单于紧张起来。他发现山坡上只有牛羊,却不见放牧的牧民。这个有悖于常理的现象,让军臣单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转而带领他的骑兵袭击了一个汉匈边境的哨所。面对匈奴人的弯刀,哨所守卫选择了留恋这个人世间,而把大汉的行动计划一股脑的告诉给了匈奴人。军臣单于大惊失色,马上下令,掉头回家。

匈奴人在马邑城下转了一圈,扭头走了,这下埋伏在周围的汉军都懵了。王恢等人的主要任务是袭击匈奴的辎重,从而来个里外夹击。现在匈奴人排着队,悠闲的从他眼皮底下大摇大摆的回了家,王恢本来想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袭击一下匈奴。不过王恢也没打赢过匈奴,想想还是没底,最终放弃了追击匈奴的想法。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二)对匈奴亮剑

精心谋划的马邑之谋,就这么黄了。汉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大家想想,提出马邑之谋的是王恢,眼睁睁的放走匈奴的还是王恢,这个黑锅他不背谁背啊?王恢很快就进了大牢,他本想花点钱恕个自由身,没想到汉武帝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打算饶恕王恢,连亲妈王太后替王恢说好话都没用。绝望的王恢选择了自杀,而他的名字,则永远跟马邑之谋四个字联系到了一起。

汉武帝很生气,军臣单于更生气。他万万没想到汉朝人竟然玩阴的,要不是自己运气好,碰见个贪生怕死的校尉,弄不好现在就交代了。好吧,既然你们大汉无情,就别怪我匈奴无义。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军臣单于带领着匈奴大军对汉朝边境进行了一次次的侵扰。汉匈两家彻底撕破了脸皮,也省下和亲的麻烦事了,那就打吧。

对于汉武帝来说,他必须要在对匈奴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选择一位合格的军事将领。虽说当前大汉王朝也不缺能征善战的名将,例如李广,程不识,公孙贺等等,可是汉武帝不觉得他们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阴差阳错间,汉武帝发现了一个可造之材,自己的小舅子卫青。

卫青是一个幸运儿,因为他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叫做卫子夫。卫子夫的母亲卫媪在生下卫子夫后不久,老公就去世了。随后,卫媪带着卫子夫等人去了平阳公主那里打工,并与一个叫郑季的官吏私通,生下了卫青。不过郑季对这个私生子没啥感情,卫青长大后也就留在了母亲身边,并成为平阳公主的一名随从。公元前139年,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相中,很快得宠并怀孕。陈皇后一家为了报复卫子夫,竟然打起了卫青的主意,把他抓了起来。幸好卫青朋友多了路好走,铁哥们公孙敖趁夜劫狱。不但救了卫青一命,还让汉武帝发现了卫青,并将其任命为建工监,留在皇帝身边。没有地方记载卫青是如何在汉武帝身边展示出自己带兵打仗的才华,但是汉武帝还是决定把自己这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小舅子,扔到战场里试试水。没想到,这一试,试出了一位绝世名将。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一次对汉朝边境进行大规模侵略。忍无可忍的汉武帝决定出兵打一架,跟匈奴来个硬碰硬。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分别由名将李广,大将公孙贺,公孙敖,以及小舅子卫青率领,对来犯的匈奴大军进行武力还击。不过,这一仗的结果还是有些出乎大家意料,胜面最大的反而输的最惨,而不被人寄予厚望的却取得了大捷。

最惨的一路大军,领军者是最有名,也是匈奴最惧怕的飞将军李广。为了表示对飞将军的重视,军臣单于派出主力部队围剿李广大军,李广也很快陷入了匈奴的包围圈。虽然李广很勇猛,但是匈奴骑兵的战斗力不是盖的。经过一场激战,李广被活捉,成了匈奴人的俘虏。匈奴也没想到,那个让他们担惊受怕的李广竟然成了自己的阶下囚,立刻高兴的忘乎所以。然而李广毕竟是身经百战,他看到匈奴人防守松懈,找了个机会抢了一匹好马,夺了一把好弓,扭头就跑。当匈奴人反应过来追击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却只剩下神箭手李广那一支支精确制导的弓箭,以及一路倒下去的匈奴士兵的尸体。就这样,李广逃过一劫,侥幸一个人逃回到汉军军营。

不过李广老将军不用觉得丢人,因为全军覆没的不止他自己这一路。卫青的铁哥们,当初奋力营救卫青的公孙敖也很惨。他的那路大军出发后,好巧不巧的遇到了匈奴的一支主力骑兵部队,并展开了一场遭遇战。无奈汉朝骑兵毕竟刚刚成立,战斗经验和水平远不如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骑兵。这一路的结果,公孙敖全军覆没,他只带着几个侍卫逃离战场,回到汉营。

公孙贺一路不知应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他们啥也没做就回来了。公孙贺带着大部队出去转了一圈,愣是没有碰见任何匈奴军队,搞了个北方几日游,最后无奈的空手而归。不过,假如他们真的遇到了匈奴主力,等待他的不知道是一场胜利,还是公孙敖和李广的下场。

唯一一路给汉武帝长脸的,却是第一次上战场带兵打仗的小舅子卫青。卫青的任务是率兵攻打龙城。由于匈奴主力都去围剿李广,守卫龙城的匈奴军队根本不是卫青率领的汉军的对手。卫青不但轻易的取得了龙城大捷,还抓了几千个俘虏回来。别看这一战赢的不是匈奴主力,也没抓到什么大人物。但是,这是汉朝建立以来,汉军与匈奴直接作战的第一场胜利。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二)对匈奴亮剑

汉武帝看到卫青率领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胜利之师,以及那几个灰头土脸的将军,可以说是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汉朝终于打赢了匈奴,这可是历史头一遭,也算是替太爷爷报了“白登之围”的一箭之仇。生气的是,公孙敖和李广两个笨蛋,打了败仗还有脸回来,论罪应当判刑。不过,考虑到之前也没人赢过匈奴,加上两个人之前守卫边疆也立了不少功绩,就免了他们的牢狱之灾,直接贬为庶人,打发他们回家种地去了。没过几年,由于匈奴闹腾的不消停,汉武帝还是把这两个人招了回来,继续镇守北方边境。两个人虽说打仗打不过匈奴,防守还是有一套的,人才不多,该用还是要用啊。

至于打了胜仗的卫青,汉武帝丝毫不顾及“任人唯亲”的问题,封卫青为关内侯。更让汉武帝高兴的是,卫青在龙城大捷中体现了自己优秀的作战指挥才能,让他觉得以后大汉有了可以依赖的将领。

匈奴人很配合,他们很快就给了卫青第二次机会,来进一步验证这位年轻将领的胜利是靠真本事,还是仅仅靠运气。龙城失利之后,匈奴人很窝火。消灭了两支汉军主力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兴奋,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而令匈奴人郁闷的是,飞将军李广得而复失,煮熟的鸭子飞了,还被一个不知名的年轻人偷袭了龙城,匈奴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于是两年后,公元前127年,他们再一次卷土重来,绕开边防守将李广,直扑汉朝重镇渔阳和上谷,并在那里设下重重埋伏,准备给来救援的汉军主力下个套。

汉武帝把小舅子叫来:卫青,你又有活干了,让大家看看你真正的本事吧。于是卫青和李沮两位年轻将领,带上部队就杀向匈奴。当他们见到匈奴主力部队的时候,掉头就跑。匈奴人一看,这不就是上次偷袭龙城的小青年吗,竟然见了我们就腿软,看来没啥能力。于是匈奴压根没把卫青和李沮放在眼里,而是进一步在渔阳和上谷附近烧杀抢掠。然而,卫青等人在麻痹了匈奴主力后,立刻杀向了另一个地方:河套地区军事重地高阙和陇西。镇守那里的是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他们对于从天而降的卫青李沮部队没有任何准备,被杀的只顾逃命。一场大战之后,匈奴几千人被杀,无数的牛羊成为汉朝的战利品。上谷和渔阳的匈奴主力一看,原来又被这小子坑了,只好无奈的撤军回防,防止卫青率军从河套地区杀向匈奴腹地。

如果说上一次龙城大捷没有那么耀眼,那么这一次河套之战可是结结实实的大胜。此战的意义不仅仅是把匈奴人赶回了家,更重要的是,从秦末开始就被匈奴夺走的河套地区,终于回到了大汉帝国的怀抱。随后,汉武帝在此建立朔方城,并大量移民至此来了个北部大开发,从而直接消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要知道上一次汉人占领河套地区,还要追溯到秦朝大将蒙恬的时代。而这一次,卫青终于实现了蒙恬曾经取得的成就。汉武帝对卫青更加满意,继续加官进爵,封为长平侯,连他的两个副将也封为侯,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狠狠的奖!

汉武帝高兴了,卫青牛逼了,而他们的老对手匈奴,却被接连的失败搞的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军臣单于跟汉朝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汉文帝打到汉武帝,也没吃过这种败仗,结果气火攻心,死了。他一死不要紧,匈奴内部因为王位问题乱了起来。本来单于继承人应该是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可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却突然杀出,发动政变,赶走了於单,自己坐上了单于的王座。於单为了王位和复仇,不惜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投降了汉朝,想借助大汉的力量帮助自己夺回单于王位。然而,於单的愿望还没实现,他就因为在内陆水土不服,早早的去老爹军臣单于那里报到去了。

伊稚斜单于没有了竞争对手,终于可以放开手干一把。不过以匈奴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如果想过好日子,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跑去邻居那里抢东西。公元前125年,伊稚斜单于兵分三路,对汉朝三个重镇发动袭击,劫掠无数人口钱财而去。而此时的汉武帝,却沉寂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之中。这一年,帮助他坐上皇帝的首席功臣,太后王娡去世。忙着办丧事的汉武帝没空搭理伊稚斜,就让你们先抢一把。记住,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将来要你拉清单。

匈奴人可不会理睬丧葬期间不宜动兵的汉族规矩,就是趁着你忙不过来,我们赶紧抢,最好把失去的河套地区也抢回来。公元前124年,伊稚斜单于派出匈奴右贤王,率兵对河套地区的朔方城发动猛攻,想趁着汉武帝没空的时候重新占领河套地区。匈奴人无休止的侵扰终于惹怒了汉武帝,他又一次叫来了卫青,派给他几位大将和三万骑兵,让他们去把闹事的匈奴人给办了,也好让刚刚升天的王太后安生几天。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二)对匈奴亮剑

右贤王正在朔方城周围抢的痛快,听说卫青来了,扭头就走。经过前几次作战,匈奴所惧怕的对象已经从李广变成了卫青。右贤王自然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厉害,没打算跟他硬碰硬,反正东西也抢够了,回去也可以享受一段时间。但是,带着大把战利品慢慢往回溜达的右贤王,却大大低估了卫青率领骑兵的速度。他万万没有想到,汉朝人竟然这么快就追上了自己。右贤王为了保命,扔下无数的战利品和数万名匈奴士兵,骑上宝马溜之大吉。剩下的匈奴人可是倒了大霉,他们在卫青的骑兵面前就像被施了法术,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最终统计战果,匈奴士兵一万多人被俘,其中包括数十名匈奴的小王,至于牛羊等牲畜不计其数。大胜,这是不折不扣的大胜!

战报传到长安,汉武帝立刻就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估计高兴的都忘记刚刚办完葬礼这回事了。还没等卫青回到长安,汉武帝的任命就被使者带到了路上:封卫青为大将军,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卫青很激动,大将军可不是一般人做的。不过卫青还是跟汉武帝说:“我那三个儿子还在吃奶呢,寸功未立,不合适封侯。要不老板您再考虑考虑,封我几个副将为侯吧。”汉武帝坚持封卫青的孩子为侯,当然,那几个立了大功的副将也受到了相应的封赏。

一系列的胜利,不但让大汉王朝扭转了一直以来对匈奴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更让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卫青的地位迅速蹿升,到达了人生的巅峰。然而,汉武帝与匈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位极人臣的卫青也将与另一位更加年轻的将领联手,为大汉对抗匈奴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