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青梅煮茶 2019-03-13

  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中的“成”为形成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比喻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一点变化都没有。

  典故出自西汉时商丘人戴圣的《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疑狱,汜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凡作刑罚,轻无赦。刑者,侀(型)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这段话说的是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决之后,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审理,之后三公再将判决结果呈交给君王。君王看了判决书之后,应该依“因无知而犯罪”“因过失而犯罪”“因遗忘而犯罪”三种情形,酌量裁定刑罚。刑罚一旦裁定便不可更改,即使只是轻微的小罪受到了重判,也必须彻底执行,不得赦免。因为一旦犯罪成立,刑罚就会加在身上;一旦刑罚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变了。所以一个君子在裁定刑罚之前,必定会竭尽心力来审理案件。

  “一成不变”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的“一成而不可变”演变而来的。

  关于“一成不变”所造成的坏结果,艾青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挖了一片鱼塘养鱼,每年都能靠这片鱼塘赚些钱养家。后来鱼塘里的鱼被鱼鹰们发现了,经常有好多鱼鹰来抓鱼吃。有一天,鱼鹰又来了,养鱼人跑过去冲它们挥动手臂,鱼鹰便被吓跑了。养鱼人想,如果我不在时怎么办呢?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的草人,给它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还有一根竹竿,就像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就把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见了就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盘旋,不敢接近。几天里,鱼鹰果然没敢再来抓鱼。可是渐渐地,它们见鱼塘里的人总是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很快就发现了这是个假人,于是就不怕了,便又飞下来抓鱼吃。肚子吃饱了,鱼鹰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边晒太阳边休息,很是悠闲惬意,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养鱼人说:“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养鱼人生气极了,恨恨地盯着得意洋洋的鱼鹰,忽然心生一计。他趁鱼鹰不在的时候,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藏了起来,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装得像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站在鱼塘里。过了一会儿,鱼鹰又来了,它们以为鱼塘里还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胆地下来抓鱼。吃饱后又飞到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鱼鹰不注意,一伸手抓住了鱼鹰的爪子。鱼鹰使劲地鼓动着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这一回可是真的了!”

  这一寓言故事说养鱼人起先用扎草人的办法一成不变,被鱼鹰发现是假的后,吃了大夸;后来变了,鱼鹰却一成不变,结果比养鱼人吃的亏更大。以此说明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就免不了会吃大亏。

  “一成不变”成为成语后,被人们广泛运用。例句:胡守为《略谈陈寅恪先生的诗文证史》:“自无胶守所见、一成不变之理。”(1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