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曹直江 2019-03-13

父母健在,90岁的人还是孩子。

父母离开,30岁的人已成孤儿。

 01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没有亲人对自己的诉求和期望,放弃什么那又怎样,活到哪一天,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就因为有父母的那种期望,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敢,才希望做一个在他们眼里看来好像更好的人。

这个问题,直指这样一个内核:

这一生,我们到底该活成自己渴望的样子,还是活成父母梦想的样子。

即将知天命的高亚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谈了自己的一个体悟: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父母在时,不管你是30的青年,还是60岁的老人,你都觉得死亡还很遥远,你老觉得有堵墙挡在你和死神之间。

但父母一没,你一下子就要直面死神,一下子就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没有父母兜底的人。

 

 02 

父母,为什么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这墙健在时,我们能躲在墙下的温暖之地,晒晒太阳,背背风霜。

今年春节,有个感人视频走红了网络:

2月6日,大年初二,江苏连云港,105岁的老母亲,伸出瘦成干柴的手,从棉袄口袋里拿出压岁钱塞到74岁女儿手中,叮嘱已经当奶奶的女儿:

“听话,拿去,拿去……”

拍视频的苏先生说,当他看见姥姥给二姨发压岁钱那一刻,感动得心都融化了。

冯大爷说,一开始,他不同意母亲给自己洗脚,母亲执意要给他洗,每天休息前都要搬个小凳子坐在他床前,做好给他洗脚的准备,他只好遂了老人的心愿。

有妈爱的孩子,70岁还是块宝。有妈在的日子,患病了也有人照料。

妈妈就像一堵墙,隔开岁月和病患,撵走恐惧和无助,守护着她那也已老去仍有人疼的孩子。

 

 03 

父母为什么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这堵墙倒塌后,我们终将在残垣断壁间,看透生命无常,觅得活着真相。


母亲走后,生与死之间的那堵墙轰然倒塌。曾三次自杀的史铁生,透过残垣断壁看清死亡真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下去的希望:

纵有一万种选择去死的理由,但死却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么耽搁,也不会错了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他要活下去,活成母亲的骄傲,活出母亲在世时希望的样子,活得轰轰烈烈、完完整整、铿锵有力。

350万字的《史铁生全集》,是作家轮椅上摇出的苦难与辉煌,也是母亲遗愿里流淌的深爱和期望,是一个失去了母亲这堵墙的儿子,拼尽全力与死亡的搏斗和较量。

 

 04 

父母为什么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这堵墙的两边,一边是我们的源头和故乡,一边是我们的归宿和流浪。

在《我与父辈》这本书中,作家阎连科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他的父亲——一位中国农民短暂而病患的一生。

阎连科的父亲患有哮喘病,但为了让家里多种粮田、熬过饥荒,为了给儿女们修房盖屋、结婚娶亲,直到病入膏肓,他才去住院。但,因拖得太久,因病得太重,不到60岁的父亲很快撒手人寰。

阎连科说,数十年的人生中,他最无法忘记的两句话,都和父亲有关。

一句是,他高考失利,当兵走前,父亲对他说:“走了就努力出息些吧。”

一句是,他当兵六年,还没有熬出名堂,父亲却病危。他急急忙忙赶回家,父亲睁开眼看见他站在床边,说了一句:“回来了……吃饭去吧。”

两句平常无奇的大白话,就像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囊括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你好好努力;你回来就好。

阎连科坦言,在写这本书时,每写一会儿就要去卫生间哭一场。而每哭一场,他就觉得离父辈更近一些。那眼泪,是一个流浪太久的儿子,对他的父母、他的过去、他的故乡的忏悔及回响。

父母就像一堵墙,墙在,老屋在,故乡在,我们的源头在;墙倒,老屋塌,故乡亡,我们的源头殇。

但,仍要写下去,活下去,走下去,爱下去,因为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与墙、灵魂和故乡。

 05 

父母为什么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这堵墙承载着爱与活着的重量,足以让死神望而却步,羡慕敬仰。

父母为什么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因为,这堵墙守望着梦和心门的故乡,足以让血脉传承安放,不再流浪。

 

所以,不要嫌弃这堵墙,它不过是期待你也活成一堵墙,不必为它,也不必高大,头顶蓝天,不惧风沙。

不要遗忘这堵墙,它就在你一转身就能靠着的地方,不计索取,总是守望,一年四季,无论风霜。

愿看到此文的你:

善待父母这堵墙,莫忘父母这堵墙。在每个太阳升起的日子。在每个有家的地方。

~记得点赞关注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