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画即便放在故宫里,也是精品!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3-13


黄秋园 独行秋静 

“他的作品即便放在故宫里也是精品,他是我们民族的光荣。”

——潘絜兹评价黄秋园


1986年,

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画展。

这批画的作者在当时既没地位,

又没名气,而且已经逝世了。

李可染

当时已是国画界大师的李可染

连着去看了两次展览,

留下了一句:

“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还在参观画展后,

找到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

“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

想用自己的一张画,

换黄老的一张画。”

刘海粟

当时已经是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

院士的刘海粟听闻消息匆匆回国,

一回到北京,

就提出要看看黄秋园的画作,

看了一眼竟脱口而出:好,大师!

要知道,

让颇有几分自居自傲的刘海粟

如此夸赞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随后他还亲自写信给江西省委:

“黄秋园先生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

我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

他必将给祖国带来光荣”。

黄秋园

那个展览,

叫“黄秋园遗作展”。

1979年,

黄秋园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去世,

享年65岁。

7年后,

他的遗作展在北京举办。

黄秋园 溪山访友图 

由于没钱装裱,

他的画作在展览前都是

一张张堆在家里的箱子中。

拿出来展览时,

有些已经泛黄略有破损了。

但大家看到的却是一个

前所未见的宏大世界,

从山水、花鸟、到人物,

从工笔、写意、到水墨、设色,

他无不精通。

甚至还有配有自己所作诗文的国画作品。

黄秋园 清秋采菊看庐山 

展出几天内,

整个中国的书画界沸腾了。

展览馆人山人海,

往来的诸多北京各美院、画院的专家

呆呆地站在一幅幅画前看着,

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可惜先生已与世长辞,

大家对他的赞叹、惋惜、崇拜,

他都看不到了。

黄秋园 竹楼清居图

这位生前籍籍无名,

去世后却凭自己的作品

震惊了全国的画家。

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1914年,

黄秋园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他的祖父曾任两广总督府参事;

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

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

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

母亲为家乡贤达。

黄秋园 十宫图 册

小秋园幼年启蒙于私塾,

后就读于南昌滕王阁小学。

从小就酷爱画画的他,

7岁就已经在临摹《芥子园画传》。

父亲看在眼里,

便拜托好友左莲青教孩子作画,

这位教过傅抱石的先生,

看孩子绘画悟性极高便一口应允。

黄秋园 敦煌仕女 

但最终因为家道中落,

读完中学的黄秋园失学了,

转而进了裱画店做了一年学徒工。

这一年的学徒经历,

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今名家作品。

他异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有一点时间就刻苦临摹,

收获自然也颇丰,

“转移摹写”的技能突飞猛进。


黄秋园 1950年作,仿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裱画店的工作,

也让他认识了众多的收藏家和购画人,

这些人看到黄秋园的画作极为震惊,

竟然开始求购他临仿的古画。

在这样的因缘巧合下,

临仿古代名家的作品成了他的职业。

就这样19岁的他开始卖画为生,

画作一时间也颇为畅销。

但光画画不仅不稳定,也养不了家。

于是24岁那年,

在伯父的介绍下,

黄秋园考入江西的裕民银行做了文书,

一直到1970年退休。

黄秋园 秋山高士图

工作之余,

黄秋园还是热衷于画画。

一生对绘画的投入程度,

足以衬得起“痴迷”二字。

黄秋园的儿子黄良楷曾回忆道:

“父亲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

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上。”

黄秋园 策杖归舍图 

他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

水墨、青绿并能;

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

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

精古字画鉴赏,

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

黄秋园 雨过石生色

他遍览古今名作,刻苦临写,

尤其喜欢石溪、石涛等名家的作品。

坚持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精神,

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精华,

大胆探索,独树一帜。

有评论家认为,

在黄秋园的山水世界里既没有南北之分,

也没有文人、院体之别,

他以“南人”的心境,

探秘“北宗”的各种技法、技巧,

自然地彰显出自己的胸襟。

黄秋园 晚山无语对斜阳

黄秋园生前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其中罕见的一次,

是抗战期间在赣县参加的抗日义卖画展,

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

他毕生不因人热,

忠于艺术的努力,

让他由“乱古人之真”终至“借古开今”。

晚年独创别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园皴”,

而且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黄秋园 雪窗对月 

董其昌尝言:

“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黄秋园逝世太早,

体现此类皴法的作品不多。


黄秋园 1947年作,青山白云图

65岁时,

这个不起眼的“银行小职员”离世了,

他一生都没亲见自己在

艺术上获得的成就与赞扬。

“父亲一生无欲无求,

除了每天都要泡半天茶馆外,

就是写字画画。

但临终前却郑重的交待,

希望在他死后能为他办个画展。 ”

黄良楷说。


黄秋园 1975年作,山居图

在1986年的春节,

也是他去世后的第7年,

当他的作品被正式拿到北京展览,

刚开幕的时候,人们一看黄秋园?

谁?听都没听过。

随后几天中央美院的师生

开始议论起这个人物,

好多艺术圈的人都去看他的画展。


黄秋园 1976年作,疏林落日

李可染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

“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

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

含英咀华,自成家法。

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

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启功亦题:

“秋园健笔是人豪,近比张爰远石涛;

首夏晴窗开卷处,海天如镜映霜毫。”


黄秋园 1978年作,溪山晚翠

这个生前名不出乡里的“小职员”,

就这样因为身后的画作,

才被人们奇迹般地认识发掘。

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

《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

把黄秋园列为自晋代、

唐、宋、元、明、清

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黄秋园 策杖游山

黄秋园的画,

成为了中国美术馆、

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

他教学生的画稿,

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

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

中国画研究院追聘

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


黄秋园 秋山清泉

一辈子沉心静气,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直到死后7年才有人发现他的惊人杰作,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还是出了黄秋园。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