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到30岁才懂的这条成功秘诀,中国家长从来都没教过孩子

 亮文瑶瑶 2019-03-13

最近有一个热播的家庭剧,就前段时间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的《都挺好》,很多人从剧中三个主角和他们的父母身上看到了熟悉的影子,各种吐槽不断,除了对苏大强这个“糟老头子”的差评,再就是用离世拉开这部大剧的苏母。

说白了,就是对苏家这个原生家庭的各种议论。父母之间女强男弱,教育中重男轻女。大儿子考上斯坦福可以砸锅卖铁,二儿子考不上大学硬生生塞钱进去,偏偏小女儿苏明玉可以考上清华却为了省钱改了志愿读了免费师范生。如果不是遇上师父老蒙,任她再怎么想出人头地也做不到如今“霸道女总裁”的形象。

我到30岁才懂的这条成功秘诀,中国家长从来都没教过孩子

所以,正如作者借剧中大嫂之口所说,如果她是苏明玉,母亲出殡的二十万都不会出。大哥离家去美国上学年纪还小,独立得早。而二儿子苏明成可就“幸福”了,母亲的疼爱都给了他。时不时给了零花钱,结婚的新房母亲给买,工作了大手大脚月光有母亲接济……媳妇儿爱屋及乌沾沾光。

也因此,母亲去世后,其他兄妹和父亲才开始清算他这些账。还被扣上“啃老”的帽子。

值得注意的是,听到家人对母亲过于偏爱自己这回事,他也是震惊的。甚至在被苏父背后向大哥恶人先告状时,也奋起恼怒:如果不是母亲对自己这么偏爱,他如今也不至于这么大手大脚啊!

这是一部供人消遣的晚八点电视剧,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看着演员们用戏剧的表演手法向我们展示存在于我们当下很多家庭中多少都会有问题,我们谩骂,厌恶,指责,唾弃,却不知道我们其实自己也是参与者,这些掰扯不清的难题此刻就正在困扰着我们。

例如苏明成,母亲把几乎所有积蓄都花在他身上,从小被富养的他,可以不用很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起码在母亲离世前,他们双方都是开心的。一个爱儿子,甘愿买房砸钱给他;一个爱妈妈,母亲去世后,他哭得最大声,对对母亲的死神情淡漠的妹妹他见了就想捶!

母子情深,可歌可泣。好事!

可是现实问题是,母亲死了,他怎么继续生活?继续大手大脚,甚至要让妻子一起背负债务,给其他兄妹一辈子“不靠谱”的印象。

这样的他,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吗?

显然不能!

那问题出在了哪里?其实就在“钱”上,所有的家庭纷争都在于利益不均衡,父母不一碗水端平。反映在剧中,尤其是母亲对小儿子在金钱上的“溺爱”。错误的爱的方式和对金钱的观念教育,是这些纷争的根源。这一点,与家庭原本的财富多少没有关系,而与父母对子女传递的金钱观有着最根本的关系。

这一点,可以说,99%的家长都没跟孩子说过,甚至恰恰相反,在“视金钱如粪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羞于谈钱,谈钱跟谈美女一样在明面上就是“俗”。就是不好好读书做人,满脑子歪主意。

于是长大甚至工作很久以后才发现,啧,有钱真好啊,有钱一点都不俗,钱才不是万恶之源,钱就是天使,可以满足自己几乎所有愿望!

“钱”这么重要,可是为什么我们打小一点关于钱的教育都没有呢?甚至我们从来不知道家里存款多少,属于有钱人家还是穷苦人家?我们在选择专业和工作时候是要按照自己意愿来,还是考虑考虑家里情况,找个能给家里多些汇款的工作?

美国作家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中倒是回答了这些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不知道怎么向孩子去解释这些,谈到比较深奥的政策啊,税收啊,枯燥难懂;问到一些比较个人或者敏感的问题时,又不好解释,说多了可能会让孩子打小心生自卑或者优越感,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讲。

你看,金钱教育不仅是我们目前教育中缺失的,美国同样有。这说明什么呢?金钱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话题,以前我们听都没有听过这个概念,都觉得花钱那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必操心,只要好好听话读书就行。而近几年我们一次次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讲,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飞速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愿意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也越多越多。有钱是好事,但有钱就肆意给孩子买买买,或者给他们动辄好几万的零花钱,可不是什么好事。

让孩子真正地认识什么是钱,怎么花钱,怎么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做一个正儿八经被富养出来的人已经是当务之急。

《反溺爱》可以说是顺应了这种需求,作者用九节课的形式向家长们讲述了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怎么样去教会孩子有关“钱”的一切知识,并帮助孩子用钱为自己打造幸福人生的秘诀。

对于本书获奖情况以及作者和译者多么厉害,这里不多着墨。后面我们单就本书内容来说。

那么市面上那么多书,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呢?

我到30岁才懂的这条成功秘诀,中国家长从来都没教过孩子

作者自己在前言说了三点:

1.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能在家庭、学校等地方,解决父母与孩子谈钱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一项很务实!针对性很强,重点是这本书不是要父母遇到问题直接按照书里的去做,而是抛砖引玉,帮助父母在孩子遇到关于“钱”的问题时,如何和孩子进行对话,从而达到正确的教育目的。

2. 写作对象预设是家庭收入在5万美元左右,但书中技巧却同样适用收入更高或更低的家庭。

考虑很周到了!作者取的美国平均家庭收入数据,书中样本想必也是按照平均水平采的,总结归纳出来的技巧应该也是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

3. 书中的每句引文、写到的每个人与每件事,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得不说真是艺高人胆大,这大概也是他《华尔街日报》财经作者的职业病吧。也许,跟钱有关的文章,就该用真实数据和处于平均水平的事例来更具说服力。

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以上三点,那这本书就真的可以列入到每个想要教育孩子正确金钱观的书单里了。

可这本书真的能突出重围吗?

1. 怎么开始和孩子谈钱?

前面我们用了太多笔墨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想必已经很清楚了,作者也如是说:钱很重要,谈钱很重要;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不谈钱,就不会用钱;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谈钱就是谈价值观。想要养出一个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敞开心扉谈这些话题。当然,谈钱的大前提是,父母自身应该确立正确的金钱观。

具体怎么谈呢?

①首先,不要回避跟钱有关的任何问题。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家,家里小孩平时不能玩电子产品,只有周末有俩小时可以玩。某一天,十三岁的儿子登录了薪资调查网,输入了父亲的职业,然后得出了一个大致的年薪数据。为了验证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他跑去跟父亲确认。结果平时在工作跟人谈话能让对方痛哭流涕的父亲,这会儿居然也支支吾吾,回避儿子的提问。

小孩子好奇心强烈,对世界充满探索欲,两三岁的小孩子就已经知道“钱”可以买他喜欢的棒棒糖和玩具,虽然不知道那具体是啥,但在家长郑重其事把那张红色纸交到自己手里时的神情,孩子眉头一皱,知道这张薄薄的纸它显然不简单。

所以,不要回避,不要沉默,不要呵斥,不要说谎,坦诚一点吧。

其次,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融入金钱教育。

金钱教育和其他德智体美教育一样,是对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做出指导的教育。金钱也不例外。

所以,其他教育怎么做的,金钱教育也就怎么做。例如,晚安故事,讲述有关金钱、金钱的使用、价值观等等相关故事,让孩子从小对钱有个基本的认识。有的孩子天生对数字或金钱比较敏感,也能帮助父母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往这些方向发展。

最后,鼓励孩子多多提问。

小孩子天生脑袋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如果啥问题都要回答,父母会很累,但要是啥都不回答吧,真的是打击孩子积极性。所以呀,父母也多问个问什么,“你为什么这么问呢?”既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回应孩子问题,且在鼓励孩子多回答的同时,有时间思考答案。

因为也许是孩子在学校或者某些公共场所听到、看到跟金钱有关的东西一时好奇想问问,也许是无意间听到父母为了钱争吵,这些可能是孩子的好奇心,也许是为了让父母多关注自己,也可能是这件事对孩子有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当孩子提的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回答怎么办?没关系,未雨绸缪。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常见的孩子问父母的有关金钱的问题:我们穷吗?为什么不能给我买大一点的玩具?为什么我们暑假不能去海边度假?你赚多少钱?等等父母都不应该回避。

只是需要提醒孩子,这些信息对于交朋友的价值不大,而且告诉别的同学,孩子之间也会产生攀比情绪,这样不好。

决定跟孩子谈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不过这个险非常值得去冒!

②其次,在实际行动中教育孩子(以给零用钱和消费为例)

父母给孩子零用钱很平常,但是却没几个人能通过给零用钱这件事教育孩子。给钱时候跟孩子说省着点花,用零用钱诱导孩子做家务,亲戚过年给的压岁钱父母压着说帮忙保管……这些我们都经历过,显然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正面作用。

作者提出啊,要用零花钱培养孩子的耐心。也就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糖果实验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复利的作用之强大也是众所众知,所以让孩子在他还没有多少私人开销的时候就学会这条道理,真的是太重要了!最安全、简单易操作的可以用存款到银行开始,也教给孩子资金安全的知识。

学会延迟满足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有了钱,孩子最先还是满足自己欲望。所以,如果不教会孩子正确的消费观,耐心啊,延迟满足啊,复利啊,也就都成了空谈。

经常带孩子买东西的妈妈们可能深有体会,小孩子经常看上一个喜欢上一个,然后没几分钟就把最开始喜欢的东西抛之脑后了。所以,要教孩子买东西的概念,让孩子分清楚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这样,购物的欲望就会转化成正确的购物观,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消费规则,有必要的话,和家庭购买计划互为参考。

③最后,给孩子找个工作做做吧。

知道了金钱的重要性,懂得了怎么花钱还不够,还得知道怎么赚钱,所以让孩子做一些工作赚钱。

在西方很多国家,有些人家会让孩子从小就工作,或者是捡废品,或者给人看狗,打扫庭院。我们国家没有,且认为小孩子不该过早接触工作。

实际上呢,“工作是孩子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和好奇心挂钩的,小孩子会好奇,为什么有的罐子可以换钱,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扔掉这些东西?鼓励孩子捡罐子卖废品,从中发现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然后多多提问,多多受益。

我到30岁才懂的这条成功秘诀,中国家长从来都没教过孩子

2. 价值观教育

金钱观,其实就是价值观,我们对待钱的方式,决定了钱是怎么回馈我们的。

而对于孩子教育而言,让孩子知道怎么花钱,怎么赚钱之外,更要让孩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实现德育。

不注重物质、感恩、知足常乐、给比拿快乐……这些都是这本书能帮助父母教给孩子的一些好品质。

在当下,物质主义已经盛行,赚钱不少,欲望却更多,所以,除了借助贫穷这个客观的存在帮助我们戒掉乱花钱的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打小明白,我们没有办法啥想要的都能拥有,我们必须做出取舍,是这些取舍间的思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然后才能懂得加倍珍惜这些认真抉择过的选择。

篇幅有限,这一部分就不一一展开。

那么最后回过头来再问,这本书值得买吗?读者凭什么要从一堆财商书里扒出这本带回家?

我想上面的几点分析差不多也足够了。

总结来说,它能帮助父母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有关金钱的一切,从金钱延伸至经济学,从消费行为延伸到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打好基础,让孩子拥有更高一层的富人思维。这样,不管未来孩子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成功(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造理想生活)的几率都更大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