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版《生僻字》网络爆红

 cyh360阅读 2019-03-13

中医药版《生僻字》网络爆红

生活中的张凌云

“一方一术仁心秉持,天人合一感念源悠长,岐黄道业万古流芳,国医奇术妙手除痛疮,瘰疬瘛瘲癥瘕痏疡……莨菪荠苨菝葜葶苈,萝艻芜菁茳芏茯苓,日晡燠暍肉瞤齛齧,榅桲硇砂赤瓟靰鞡,蓇葖蒟蒻踯躅竹箨,没药不瘳郄腧濡芤,萆薢蛤蚧霜薤分蘖,莴苣蘡薁痈疽肩髃,秦艽枸橼栝楼豨莶,怵惕惴惴天癸橐龠,膏肓腠理悁悒怢栗,怔忡愊臆锋鑱鍉铍……”近期,一首改编自网络歌曲《生僻字》的中医药版神曲MV走红网络,目前视频播放量已高达300多万。

该MV由山西省中医院出品,主创包括作词、演唱等均为“80后”,填词者是山西省中医院宣传部部长赵惠峰,演唱者张凌云就是这家中医院脑病科的临床医师。

通常,大家学唱歌,都是先学旋律再去学词儿,可这首歌却要先认字再学歌。而且,它写出了中医代代传承的责任和悬壶济世的情怀。众多网友听罢这首曲子,不禁感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不少学生表示将来也要学中医。

遍查中医药典籍选出118个生僻字

在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大厅内,记者发现一件中药斗柜式的陈设,左上角第一个为“没药”,它到底应该怎么念呢?

赵惠峰笑着答道:“曾有人指着这个药斗说,‘你们可真逗,没药就没药吧,还告诉别人’。其实,这是一味中药,叫‘没(mò)药’,不是没有药。”

赵惠峰说,他最早是想做一个中药版《生僻字》,但觉得应扩大一下范围,最终完成的歌词里涉及到中药、病症、脉象、穴位、针灸、诊断等中医药名词,希望以此让更多的人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文化。

为此,他翻阅了大量中医药书籍,最后选出118个字,依据歌词的合辙押韵创作了副歌部分,并请张轶欧等院内有关专家加以审核。而陈柯宇创作并演唱的原版《生僻字》是包含70多个生僻字。

据介绍,这一中医药版歌词中的中药材名称居多,如用于化痰的“葶苈”、活血化瘀的“没药”、治疗胸痹症的“霜薤”(又叫薤白)、可祛风湿痹痛的“秦艽”。此外,“瘰疬瘛瘲癥瘕痏疡”皆为中医病症名,“锋鑱鍉铍”是针灸中“九针”的四种针具名,“肩髃”则是这首歌中唯一的人体穴位名;“芤”属于脉象,中医大家归纳的脉象总共有20多种,它是其中之一。

除了以歌曲MV的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山西省中医院的创作团队还曾发布科普短视频,如《上火不能乱吃药,中医专家给你支个招》等等。

反复练习了三天每日练到嘴皮发麻

“我记得是2018年12月21日那天,山西省中医院拍摄的微电影《我的妈妈是超人》在我们院正式首映,小主演正是我女儿。这个微电影主要是展现‘医二代’对自己父母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张凌云回忆道,当时赵惠峰部长便告诉他,想请他演唱中医药版《生僻字》。回家后,他找到这首歌先听了一下旋律,第一感觉是节奏好快呀。

“没过几天,赵部长将歌词发给我,问我有无意见,随后我们又针对押韵问题作了个别修改。”张凌云说,自己反复在家练了三天,每天都练到嘴皮发麻,“先是唱给家人听,爱人建议再有点儿‘范儿’即嘻哈味道就更好了,我就来回地听和琢磨,紧接着又去录制了MV。”

其实,这并非张凌云与赵惠峰的首度合作,他说:“2017年的时候,赵部长还改编过《人民的名义》《成都》两首歌词,不过与《生僻字》的曲风迥然不同。”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张凌云是山西临汾人,自幼喜爱文艺,时常登台表演,因受家庭熏陶,爱上了中医文化,他期望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尤其是深受年轻人、青少年喜爱的一些传播手段,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现在,我10岁的女儿已经会唱这首中医药版《生僻字》了”。

本报记者 李尚鸿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