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启我家永通禄 咸称介福用都文

 文山书院 2019-03-13

924

广启我家永通禄 

咸称介福用都文

                                                刘正平/文

       徐同柏(1775~1854)是比钱坫(1744----1806年)晚,比吴大澂(1835~1902)早一辈,清代嘉道年间的书法篆刻家。所以,从徐同柏的作品中,明显地可以看到他的篆书是以玉箸篆为根基,但又迈开了探索的步伐。

        徐同柏篆书立轴《汉鄦君说》,见于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西泠印社释文: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象三连其贯也。

       款识:汉鄦君说。籀庄徐同柏引书。

       钤印:从古堂(朱)。

        拍卖公司说明:徐同柏(1775~1854),原名大椿,字春甫,一字八千,改名同柏,字寿臧,号籀庄,又号少孺、竹里,室名讽籀书窠、溪南老屋、从古堂、吉石羊金楼等,浙江嘉兴人。张廷济外甥,工金石文字学,篆刻亦精,其舅所用印多出其手。

     《汉鄦君说》即“汉许君说”,“鄦”古同“许”。

       拍卖公司释文和徐同柏立轴中均有误,正确的原文和释文应该是: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方也——徐书中缺字,刘注);“角思”(音:鳃,拍卖公司释文中缺字,刘注)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专(徐书中书写有误,刘注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勇之徐书中缺字,刘注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玉之,徐书中缺字,刘注連。丨(音gǔn,拍卖公司释文中缺字,刘注)其貫也。

       原文见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正文第10页上半页。如果此立轴真是徐同柏原作,如此漏洞百出,说明什么呢?

       徐同柏,浙江海盐人。得其舅张廷济指授,精研六书、篆籀,多识古文奇字。廷济所用印,多出其手,得古器,必与之考证。著有《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从古堂吟稿》等。此七言联,徐先生自署七十四岁所作,时在道光二十八(1848)年。

       《郎潜纪闻四笔》之《金石学家徐同柏 》:

  乾、嘉诸儒,崇尚考据,旁逮金石之学,莫不搜求形义,举证经史。如覃溪阁学、仪征相国、孙渊如观察、朱右甫尚书、张叔未解元、赵晋斋明经,均有笺释譔着,精博绝伦。禾中徐籀庄明经同柏,盖叔未外甥,耆古之笃,酷似其舅。生平考释金石文字极多,今会稽《赵氏丛书》中,镌其《从古堂款识学》,虽为器仅八,而叔未清仪阁物居其五,殆非完书。

     而其援据也博而通,其引申也详而确,于翁、阮诸老之说,颇有异同,竟足以夺专门名家之席,则其它著述可知矣。赵氏跋,称籀庄天性孝友,父曰澍,弟曰大杭,嗣叔父后。父有遗齿,殁时求纳棺,觅不得。

  越七年,籀庄奉父母遗衣,以半授大杭,得父三齿,一恸几绝。今其乡人犹能道之。是其内行敦挚,又非仅以博雅重者。不数十年,遗文零落,而名字亦几乎翳如。

  禾中士大夫倘能摭其名德,祠之乡校,亦梓桑后进之责也。 

     本文开头说过,徐同柏的篆书是以玉箸篆为根基,但又迈开了探索的步伐。 徐同柏篆书七言联“广启我家永通禄 ;咸称介福用都文”,或可看出他晚年在篆书用笔、用字方面的探索。这种探索肯定是基于对玉箸篆呆板表现形式的一种反思,其字多选用编钟金文。但是,这种探索又显得不太成熟。如下联第三、四字“介福”的“介”,笔划交待不清楚,我们可以与下面的金文中的“介”对比起来看。

       下联首字“咸”出处不详。第六字以“者”代“都”。“都文”当何解?其题款中说“都读为多”。说实话,如果不是其题款中有此篆书联的释文,现在几乎无人能释。从此联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同柏也在探索,也尝试突破。

       应该说徐同柏的探索与尝试也是非常可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