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为伍,有口皆碑 ——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重性精神障碍...

 lsjtg 2019-03-13

李惠春  教授

张明园  教授

吴文源  教授

孙学礼  教授

ICD-11推陈出新,助力精神科临床医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Michael B First教授

2018年ICD-11的发布,较ICD-10有很大改动,世界知名精神病学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ichael B First教授作为ICD-11项目的顾问,为我们解读了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ICD-11与ICD-10、DSM-5诊断的异同。

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中,ICD-11简化了对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被控制感以及阴性症状(如情感退缩等)的定义描写。将精神分裂症的发作病程分类为急性期、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ICD-10 亚型因缺乏诊断稳定性和临床实用性而被淘汰。ICD-11对于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判定,有助于与其他专业人士沟通,达到帮助案例概念化和治疗选择的目的。ICD-11在评估化中强调了多维度症状评估,增加不同维度症状群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不属于定义部分但与治疗相关的症状(如抑郁心境和躁狂心境),尤其是纳入了对认知功能的评估,强调了认知症状在评估功能损害中的重要性,症状维度的限定可以促进交流和治疗的选择。除了持续时间存在差异 (1个月vs. 6个月),ICD-11与DSM-5标准进一步统一,更适合临床实践。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中,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类为双相I型、双相II型以及环性心境障碍。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要素之一的抑郁发作,ICD-11更加接近DSM-5的诊断,但ICD-11附加要求强调不能由悲伤(如丧亲)反应来解释抑郁症状。特征性症状群分为情感性症状群、认知-行为症状群、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群。在ICD-11中不再强调精力减退。与DSM-5抑郁发作的标准相比,ICD-11增加了“对未来无希望感”。较ICD-10来说,ICD-11的诊断标准更加贴近临床。

徐一峰  教授

禹华良  教授 

左起:禹华良教授 王立伟教授 王文强教授 Michael B First教授

翻译:申远教授

作为诊断要素之一的躁狂发作,主要定义为:情绪高涨,易激惹或自大,活动增加或精力增加。其中的“活动增加”强调为必须存在的症状,通过区分躁狂和“正常”的情绪高涨或“正常”的易激惹,减少双相障碍的误诊、漏诊。ICD-11将症状群限定减少为6个,在轻躁狂发作的诊断中删除了对“连续发作4天”的限定,改为“连续发作数日”。对于发病特征,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并加入了诊断特征,如伴有显著焦虑特征,伴有惊恐发作特征等。根据不同诊断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案。双相II型障碍易被误诊,鉴别轻躁狂和抑郁后的正常心境对于临床医生是一种挑战,由于双相II型障碍在进行抗抑郁药治疗中有转躁风险,ICD-11更新的诊断体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双相II型障碍。

药物经济学里有乾坤

“从药物经济学视角,看精神分裂症的全程管理”,赵靖平教授从临床全程治疗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药物剂型升级的必要性。赵教授指出,稳定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是降低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由于目前新药研发缓慢,通过给药途径或剂型的改变提升疗效和依从性势在必行。举例而言,一篇在CNS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奥氮平口崩片可以提升治疗依从,降低护理负担,从而降低治疗间接成本。

赵靖平  教授

石川教授通过精彩的病例结合APA、NICE、CHINA三项指南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管理。他提出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从患者起病特点、病情、家庭条件等多方面来选择。通过体重监测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耻感应对、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建立医患和家属联盟来防止疾病复发。

石川  教授

 “起始有道,助力全程治疗”,关念红教授的发言指出中国是精神分裂症重灾区,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迁延性疾病,需要全病程管理。一项Meta分析显示,仅16.4%精神分裂症患者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痊愈,而贯穿全病程的连续性药物方案是有效提升治疗的办法。急性期是精神分裂症干预的重要节点,国内外的研究均揭示早期有效的患者长期症状改善和功能结局更好。为提升治疗预后,急性期药物选择至关重要。

施慎逊  教授

关念红  教授

在“关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疾病”版块中,孙学礼教授从生物节律角度对精神和躯体症状进行了阐述和解读,指出疾病的发展应是“局部障碍”、“趋向节律异常”、“节律异常”和“完全失节律”的连续过程,并列举了精神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等在此理念框架下的分类。指出应该从“大医学”角度看症状,而非局限在专科思维内部思考问题。

左起:陈致宇教授 孙学礼教授 谭友果教授

朱刚 教授

焦志安 教授

郑英君 教授

小结

此次会议聚焦ICD-11中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的更新,ICD-11更加贴近临床实践,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易做决策。此外,会议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管理。精神科药物剂型的升级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更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舒适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