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相和”是千古美谈,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

 昵称413468 2019-03-13

在中国浩瀚的五千年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人不多;能留下名字的人之中,能上教科书成为我们学生时期偶像的人更加少。但是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很幸运,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人,更加知道他们两个流传千古的美谈故事“将相和”。

没错,既然大家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那么故事情节我就不叙述了,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的精神。我还记得老师当时说:为人臣者,当从大局考虑,廉颇看见蔺相如比自己受宠,自然有嫉妒之心,政见不和,自然矛盾滋生;但是看在赵国外有强敌的份上,他能负荆请罪,能主动拉下自己的脸去认错,可见他是一个心怀国家,忠心为国的好将军。

没错,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当官,就要做有大局观并且忠心于国家的好官员,而且还要做那种可以为了大局委屈自己,拉下自己面子的人,于是廉颇将军一直是我的榜样。

但是可惜老师没有告诉我“将相和“之后发生的故事,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吧!

在先秦时期,君和臣之间的关系不太像我们一般知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这种关系,更像是现在这种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廉颇现在是赵国的臣子,但是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去别的国家去任职。

果不其然,在赵王去世之后,赵王的儿子继位,这个新王继位之后自然是要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一波老臣他自然就搁置在一旁了。廉颇这个时候从国家重臣变成了闲职,得不到重用,他怎么办呢?

他果断选择了离家出走,先去了魏国,后来觉得在魏国混的不如意,于是他又去了楚国,一呆就是十几年。死后也葬在了楚国境内,葬在了寿春,终身没有再回到赵国。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廉颇是为了国家大局和蔺相如和好,其实不然,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一旦发现君王不重用自己,马上就跑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重用我,我自然有地方可以去,其实这是先秦时代的儒家价值观,和我们后世所了解的那个被汉武帝汉化的儒家价值观非常不同。

所以,“将相和”虽然是千古美谈,但是这件事背后的原因绝不是我们小时候了解的那么简单,因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有七窍玲珑心的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