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楔形文字的破解——埃兰语楔形文字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3-13

总算把第二篇弄好了。

古波斯时期的铭文大都用三种语言文字书写,通常被称为第二种语言和文字的就是埃兰语(Elamite)和埃兰楔形文字。埃兰(Elam)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中心城市为苏萨(Susa)。埃兰人讲的语言被称为埃兰语。埃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是在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音节文字,其中大部分是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的变体、部分是照搬的借字。在尚未解读前和在解读的过程中,人们给埃兰语起了种种不同名称,有的称为“钵罗钵语”(如明特尔),有的称为“米底”语(韦斯特加德),还有称其为“西徐亚语”或“苏萨语”,等等共有十多种不同名称。

在古波斯语解读前,埃兰语铭文的解读根本没有进展,无论是明特尔还是之后成功解读了古波斯语的格罗特芬,都没有做出值得一提的贡献。第一个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人是丹麦学者韦斯特加德(N.L.Westergaard,1815~1878年)。他本人是专于梵文研究的学者,1843年被丹麦政府派往波斯考察古迹和临摹铭文。

他采取之前解读古波斯语铭文的方法,以专有名词(主要是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称)作为切入点。首先在古波斯语铭文中找到专有名词,然后按照格罗特芬发现的用于指示人或地域的竖楔提示,在埃兰语的对照文中找到对应的专有名词,然后再参照古波斯语的读音来确定埃兰楔形符号的读音。他用这种方法给82个符号配上发音,其中20个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在对每个专有名词的发音进行比较之后,韦斯特加德发现这第二种铭文绝不是用更复杂的符号书写的古波斯语,而是一种与古波斯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他称之为“米底”语。通过比较古波斯语语埃兰语的对应词,一定了解了埃兰语的语法和部分词汇,但他的古波斯语水平毕竟有限,这大大妨碍了解读进度。比如错误地将埃兰语naari(现在读nanri,与古波斯语对应的是thatiy,动词“说”的第三人称单数)望文生义解释为“高贵”。

1846年,爱尔兰的欣克斯又把埃兰语铭文的解读向前推进了一步。他采取的也是比较专有名词的方法,但他在以下两个方面长于他人:一是他对古波斯语铭文又深入研究,而是他的直觉几乎一贯正确。

对解读埃兰语铭文最有价值的材料无疑是贝希斯敦铭文,罗林森是亲自临摹铭文的恶人,他在笔记中记了很多关于埃兰语的笔记。贝希斯敦铭文的古波斯语铭文第35段损坏严重,几乎无法识读,于是罗林森根据埃兰语的对照本弥补了缺文,补文基本正确。这说明罗林森对埃兰语铭文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从来没有发表他对埃兰语的研究成果,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第三种铭文——阿卡德语铭文的解读上。1851年,罗林森把他研究埃兰语的论文草稿交给了当时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的诺里斯(E.Norris,1795~1872年),但从未见发表。

诺里斯于1855年发表了自己对埃兰语铭文的研究结果,详细说明了他解读每个符号的具体过程。像韦斯特加德一样,他的解读方法也是专有名词对比法,即通过对比古波斯语铭文和埃兰语铭文中的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称,从已知的古波斯语发音推断埃兰语音节字符的发音。在贝希斯敦铭文中有100多个这样的名称。这为他重构埃兰语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素材”。现在我们知道埃兰语使用的音节符号共123个。诺里斯推测出了100多个符号的读音,其中30个左右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其余的都正确,他的译文也基本正确。

目前,埃兰语是书写古波斯铭文的三种语言中人们了解的最不够的一种。虽然《创世纪》把埃兰人的祖祥追溯到“闪”(Shem),但可以肯定,埃兰语不属于“闪语”(或译“塞姆语”),似乎与现在已知的任何语言都没有亲缘关系。有关埃兰语的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仍然不很清楚,如埃兰语是否区分清浊辅音等。

仅阿黑门尼德时期就给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埃兰语泥板文献。其中大都是与商务有关的档案。其他时代留给我们的材料也不少,包括阿卡德国王纳拉姆辛(Naram-Sin,前2254~前218年在位)与埃兰人签订的条约,公元前13世纪的奉献文献、交货记录,以及公元前7世纪的大批书信等。直到阿黑门尼德时期,埃兰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直没有间断,阿黑门尼德王朝控制埃兰后,把埃兰语作为一种官方语言,把书记任务交给埃兰书吏掌管。大流士执政后,始令埃兰书吏造古波斯文字,从此波斯人才拜托文盲时代,进入文字文明时期。研究表明,在贝希斯敦铭文的三种语言文字铭文中,埃兰语铭文最早铭刻,其次是阿卡德语铭文,最后是古波斯语铭文。这个顺序足以表明埃兰语在阿黑门尼德时期的地位。同时也给我们一点启示,创造古波斯文字的思想可能是在铭刻贝希斯敦铭文的埃兰语文本和阿卡德语文本时萌发并得以实现的。

除了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碑文和壁文外,在埃兰地区还发现了一些非楔形的文字材料,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0~前2200年间。学者们把这种文献称为“原始埃兰语”(Proto Elamite)文献。有人认为,这些早期文献也都是埃兰语文献,并作了解读尝试,但人们对此不褒不贬,淡然处之。直到如今,学者们对这些“原始埃兰语”文献的解释仍然众说纷纭。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