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的人类战争,本质上是工业实力的比拼。只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飞机、坦克、大炮、军舰和机枪步枪冲锋枪等等,压倒自己的对手。而衡量工业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标准,就是金属切削机床的数量。从大型巨炮到轻型枪械,各种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也包括制造武器装备的机器本身,都是通过金属切削机床制造出来的。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金属切削机床状况如何呢? 德国在1935年有124.5万台机床,到1940年就有近170万台,1943年有210万台。是当时世界上机床最多的国家。而被德国占领的法国、捷克等国,也拥有大量机床。有了这些机床所支撑起来的庞大工业帝国,希特勒相信他一定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与之相比,其他欧洲工业强国的机床数量要少得多。苏联在沙俄时代,每年只生产1000多台机床,进入30年代机器制造业才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年产量到1940年达到近6万台。可是在1940年,苏联一共也只有71万台金属切削机床;同期,英国大概有70万台机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贵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却也只有94万台机床,战时逐渐增加到170万台。亚太地区工业不发达,只有日本拥有大量机床,但也远不能和欧美列强相比。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日本只有22.3万台机床。其中5.5万台属于陆海军的兵工厂,另外有近17万台机床属于民间工厂。 世界大战就是工业的战争,也可以说是机床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在大后方展开,但也同样惊心动魄。德国以“巴巴罗萨”行动,迅雷不及掩耳般的攻入苏联,严重威胁着苏联的东乌克兰工业区。为了确保大量机床,特别是机床制造厂不被德军夺取,苏联火速组织起大量工厂向东部迁移。重要的敖德萨和基辅机床制造厂,就抢在德军攻入前撤离了。大量的机床从苏联西部运到东部的大后方,就地组织起生产。除了原有的71万台机床,苏德战争期间,苏联自己又新制造了16万台机床,同时从美英获得了4万台机床。可是苏联的机床数量还是远远不如德国。其他各参战国也大量生产机床。英国在1941年新生产了80900台机床,同年从美国进口了32000台;第二年英国又新生产了95800台机床,从美国进口24000台。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化,大量机床被直接用于制造武器装备,而大大占用了制造机器设备的比重。1941年德国生产了31.5万吨机床,到1944年就只生产了21.8万吨。可是德国的机床还是最多。然而,德国机床虽然多,可是用机床生产武器的效率却又是最低下的。结果,德国的武器产量不但远远少于苏联和美国,甚至也赶不上英国。由于德国工业组织不力,纪律松懈涣散,210万机床的庞大规模,完全被浪费了。 |
|
来自: 昵称12310011 > 《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