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9tx22v工人 2019-03-14

牟国,历史悠久,夏商时便已存在,据《世本》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传说祝融部落为夏、商所灭,族人被迫迁徙。《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新郑),祝融之虚也。”说明牟国是祝融氏故地新郑分裂出去的一个方国。河南新郑以东有个中牟县,其境内古代有过牟山,不知道是不是牟国的始封地,后来牟国种种原因开始东迁流浪,最终到了周初因支持周王朝而被武王重封到今山东莱芜市以东辛庄镇。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牟”字由来,《说文解字》释义:牟,牛鸣也。“牟”的甲骨文写法就是牛头形状,向上为两角,向下为两耳,中间一张“口”,其形像看上去非常憨厚,意为鼻腔味浓重的牛嚎声,是个拟声词,原始族人们根据牛的模样与叫声创造了这个字。后来篆文把甲骨文“牟”字的“口”写成了“厶”,“厶”是“私”的古字,韩非子说:“自营为私”,“厶”与“牛”的结合很显然就是“私牛”。牛是被原始人类最早训化的动物之一,是人类的得力帮手,农耕时代的族人们都梦想它能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故“牟”字又引申出“牟利”、“牟取”等贬义。又因农耕时代牛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庄稼的收成,因此,“牟”字又成为“小麦”、“大麦”等谷物的代名词。《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此“来牟”即为小麦和大麦之意,意思是送大小麦子给我们,上天使我们来孕育天下百姓。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牟国自西周初重封以来,因为弱小,一直靠攀附大国生存。牟国夹在齐鲁之间,显得非常无助,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使牟国命运多舛。牟国在二择一选题中选了鲁国,成为鲁国的附属国。西周时到春秋初的鲁国也确实不弱,小牟躺在鲁大哥的臂湾中过着舒坦日子。鲁牟两国的友好状况在史籍中有迹可循。《左传·桓公十五年》记载:“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杜预注:“三人皆附庸之示世子也,其君应称名,故其子降称人。”说得是,公元前697年,邾、牟、葛三国世子朝见鲁桓公,没有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是不会来往的。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夏,公孙兹如牟,娶焉。”说得是公元前655年夏天,公孙兹娶了牟女为妻。公孙兹是鲁桓公的孙子,故叫公孙兹,是响当当的鲁国贵族,一个鲁国公族娶牟女为妻,可见当时鲁牟两国的友好程度。公孙兹与牟女生叔孙得臣,后来成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公孙氏。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齐僖公的迅速崛起,齐桓公的列国称霸,齐国国力很快超过了鲁国,牟国虽为鲁国附属国,却实际命运掌握在齐国手中。公元前684年,齐鲁发生长勺之战,当时长勺并非鲁国国土,而是牟国在北部的一个邑,因为牟国夹在齐鲁中间,齐鲁发生战争必牵累到牟国,牟国经不起强国之间疯狂的战火迭荡,被迫再次东迁,而这块地也自然落入了齐国的版图。春秋末年公元前484年,吴鲁联军与齐国发生了艾陵之战,其实艾陵也是之前牟国在东北部的城邑,很显然,这个时候已经划入齐国版图了。

商周古国——牟国,国名来自牛叫,夹在齐鲁之间,数次东迁

再次东迁后的牟国成了东牟,据史料分析在今山东烟台牟平区、福山区一带。这个地方原是莱国故地,莱国在公元前567年被齐鲁所灭,之后国人南迁,牟国便在莱国故地定居下来。唐《通典》记载:“登州今蓬莱县,春秋牟子国也。” 东牟经历数次东迁,最后仍被齐国吞并,只留下一连串带“牟”的足迹。

牟国亡国后,国人以牟为氏,形成牟姓,《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牟辛即是牟国后人。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西周古国——项国,“项”字由来,“西楚霸王”项羽出生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