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只“癞皮狗”背后,都有一对不成熟的父母

 灵翼小妖 2019-03-14

一个人成为父亲或母亲,只是多了一重伦理身份,并不意味着TA已成为情志健全成熟的人。

这个感想,来自书单君最近读到的一本书:《不成熟的父母》

作者琳赛·吉布森博士,是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在这本书里,她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用方法,帮助童年受伤的成年人识别情感不健康的父母,了解并改善自己所受的影响,与情感成熟的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它绝不是对父母的控诉,相反,它能帮助你认知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并且走向成熟。

不成熟的父母

最近有个词很流行,叫“癞皮狗”。

它被用来调侃那些为了吸引妹子注意,而在感情中无限放低自己身段的男性。

我的大学舍友阿文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尽管谈过三四次恋爱,但没有一次长久的。

每当和女朋友起了争执,不管谁对谁错,总是阿文先道歉,他似乎非常忍受不了“不和谐”的状态。

有一年圣诞节,阿文为了给女朋友一个惊喜,驱车三十公里跑到女友的学校,却发现她不在宿舍。一问才知道,女朋友陪一个追求者看电影去了。

正常男人都会马上发觉这里面的问题,我们都建议他立刻分手。可阿文偏不,他的逻辑很神奇:

圣诞节她不跟我过,选择去跟别人看电影,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够好。

说完,他就在网上订了一套祖马龙寄了过去。

起初,我觉得阿文有点奇葩,后来听说到他的童年往事,才对他有了更多的理解。

阿文的父母,都是县城里算得上有些地位的干部。按小地方的标准,他们家过得算得上富裕。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这夫妻俩是开放式婚姻,都在外面有情人。有情人也就算了,两人对阿文的感情十分淡漠,仿佛这个儿子的存在,只是个麻烦,妨碍了自己找乐子。

大部分时候,阿文都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小学四年级前,主要是奶奶照顾他,但不久后奶奶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

按照吉布森博士的理论,我发现,阿文的父母是很典型的“拒绝型父母”

这是不成熟父母中的一类,他们从来不愿意跟孩子建立情感互动,因为觉得浪费时间。比起跟孩子玩,他们更乐于自己呆着。

成长于这种家庭的孩子,经常会感到自己是个累赘,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会过得更好。

所以,为了让自己显得“有用”,他们特别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前面,变得特别敏感。

这种敏感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情商高,他们成年后,人缘往往不错。但如果到了病态的地步,就很容易像阿文一样,凡事做得过头,反而失去了自我。

除了“拒绝型父母”之外,吉布森博士还归纳了其他三种不成熟父母的类型——

  • 情绪型父母

这类父母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难以预测。他们喜欢不停地抱怨和发泄,并且依赖别人来安抚自己的焦虑。

在这种父母看来,如果别人不能让自己利用,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下,孩子总会觉得自己欠了父母的情感债,压力很大。

这样的家庭中,最容易产生亲子关系错位。即孩子被迫很早懂事,反过来去安慰父母的暴躁情绪。

  • 驱动型父母

这类父母在东亚国家很常见。

他们追求完美,把自己的成就感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对孩子的爱则是有条件的,如果孩子不够成功,或者没有走上他们设想的成功道路,驱动型父母就会感到羞耻。

生活在驱动型父母身边,孩子经常会感到很没有安全感,随时会被抛弃。

  • 消极型父母

这类父母喜欢逃避问题。他们可能是爱孩子的,但无法成为孩子的依靠。

当孩子受到情感挫折时,消极型父母往往视而不见,并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比如,当父亲虐待孩子,孩子跑去找母亲哭诉,希望她施以援手时,消极型母亲可能会说:“你爸爸只是偶尔会脾气差。”

父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把子女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相比引爆家庭矛盾可能带来的麻烦,他们更愿意让子女自己去消化这些事。

虽然分类不同,但是不成熟的父母们也有共通点,比如自私;比如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孩子前面;再比如利用自己的孩子来让自己感觉更舒服,结果导致亲子关系错位等。

在不成熟父母的抚养下,孩子的成长又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呢?

两种应对模式

按照吉布森博士的理论,书单君发现,在拒绝型父母的抚养下,阿文成为了一个很典型的“自我掌控者”

这是一种内化型的应对模式。这类孩子在经受童年挫折后,习惯性地反省自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具有隐性的自卑感。

他们的特点在于,情感非常细腻,做人做事能让身边人都很舒服,表面上人际关系不错,但总会靠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最后搞得自己也不开心。

在发生冲突时,自我掌控者更倾向于找自己的原因,认为是自己犯了错,并且认为要想改变别人,得先改变自己。

他们总会为自己需要向他人求助感到羞愧,反倒更进一步导致了他人的忽视。

这种孩子,很容易形成“治愈幻想”,也就是说,当他们遭受伤害时,会幻想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终有一天将得到满足。

比如,他们会幻想,自己长大后能遇到一个无私的人,那个人会真的爱自己;或者自己做一个无私的人,治愈一切伤痛,那么总有一天能够得到回馈。

虽然治愈幻想能帮助暂时应对失调,但它们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它只是把问题巧妙地藏了起来。

所以,也难怪阿文会心甘情愿做一只“癞皮狗”了。毕竟一直活在幻想中,以为别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好,学会感激。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根本不现实。

面对不成熟父母,还有些孩子采用了外化型的应对方式,他们成为了“外物掌控者”

和自我掌控者刚好相反,他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总会从外界找原因。

当内心产生不适情绪时,他们会用冲动行为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比如逃学、打架等,或者试图制造麻烦来转移注意力,并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减缓自己内心的痛苦。

一言以蔽之,这种人总想改变环境顺自己的意,反而更加招人嫌恶。

相比自我掌控者,外物掌控者读到这本书的概率较小。因为前者总是会在自省的过程中接触到新锐的心理学研究,而后者文化程度通常不会高。

但吊诡的是,外物掌控者是满足“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定律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们尽管会为他们的吵闹生气,但其实在内心深处,很乐于处理他们制造的麻烦,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自己已经尽到责任的幻觉,不会再去费心力探究问题的根源所在了。

吉布森博士认为,一个人不会是完全的外化型或者内化型,每个人都介于两端之间。

如果人们想幸福,那么就应该寻求一种平衡:内化型的人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而外化型的人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何解脱?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常常有一个幻想:父母终将改变,并对自己表达爱意。

然而现实是,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往往会拒绝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反倒期待孩子来弥补他们过去的创伤。

所以,更加成熟的态度,是放下父母终将改变的幻想。

对于如何从不成熟父母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吉布森博士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第一,你需要超脱地观察。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能辨别出问题在哪里。

客观地看待父母,并不意味着背叛和不孝,我们只是在成长历程中,更准确地认识到,父母就和普通人一样,有好的部分也有坏的部分。全面地看待他们,也帮助我们反省自身。

第二,如果试着和父母谈话交流,请保持态度平和,别想着改变对方。

在谈话前想清楚,我到底想通过谈话得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必须是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

“要父母后悔”就不太实际,当你这么做的时候,除了得到一大堆借口和指责之外,什么结果也不会有。

类似这样的谈话目标就是清晰实际的——

“尽管有点紧张害怕,但我还是要告诉妈妈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要告诉爸妈今年过年不回家了”

“我希望爸爸对我的孩子说话和气一些”

虽然你不能要求他人理解你,但你可以请求他人倾听你。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试图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上,否则你可能会失望、变得情绪化。吵一架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只专注于具体问题或结果,你会更容易发现父母成熟的一面。

第三,掌控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父母似乎变得更好时,不要心软。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很容易进入一种“角色型自我”的状态。

吉布森博士就接待过一个叫小罗的姑娘,她的妈妈非常强势,要求小罗对自己唯命是从。

以前小罗觉得,只有得到了母亲的认可,自己才能好受些,这就是一种类似“好女儿”的“角色型自我”。

但当她开始超脱地观察母亲的情感不成熟度后,才真正对母亲的行为有了客观认知,她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在母亲身边不停打转,试图成为她眼中的“好女儿”,对她的问题无限度包容埋单。

也就是说,她开始认可自己,不再扮演角色,而是掌控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现在,她已经敢于对母亲的要求说“不”,并且在母亲身边时也感到更放松和自由了。

吉布森博士特别提醒我们,当发现父母似乎有所改善时,依然要保持警惕。因为这很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给你你所渴求的爱,而是下意识地试图让你们的关系重回“父母—孩子”的关系模式,从而重新回到他们的掌控中。

所以,时刻记住,保持独立的成年人的身份,专注于谈话的结果,而非关系。

✎✎✎

《不成熟的父母》中有一句话,让书单君很有感触:

与父母或情感不成熟的人交流互动的终极目标,是掌控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所以,书单君分享这本书,绝不是让大家和父母算旧账,或者站在“心理学”的制高点对父母谴责批判,而是帮助你走出过去的“角色自我”,重新发现自己、认可自己,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慢慢地,我们都会走到结婚成家、为人父母的阶段,幸福婚姻的前提,是两个成熟成年人的结合,而这也将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把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称为“少有人走的路”,因为难,所以没有多少人敢于踏上它。

但如果走下去,也必将获得命运颁给少数人的奖赏。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日中,你越来越成熟,过得越来越好。

作者 | 咚咚 编辑 | 黑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