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联的平仄要注意哪些问题?

 夜黑心明 2019-03-14

对联的声律要求不似格律诗般严谨。对于长联的平仄要求也没有定式可循,但在创作实践中,联家们也总结出几种规律,在创作时可作为参考。



由于长联的文字较多,其通常会由长短不一的分句组合而成。而分句句脚的平仄,则是长联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两联间,分句句脚的平仄相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对单边分句句脚间的平仄铺排,则大致有几种方法:

一、平仄交替式:

此方式因为明代清初楹联大家李开先惯常使用,故又被称为“李氏规则”。方法就是在联句中,不论多长,有多少分句,其分句句脚均以“平仄平仄平仄”的方式安排,如李彦章所题的《西邕书院正学堂联》:

儒馆辟边,渐户多弦,士励廉,快养人材为世;郡斋邻讲,喜公暇论,夜深闻,不忘书味似儿

可见上联的分句句脚,城、诵、隅、用,分别为平仄平仄,下联的分句句脚则是仄平仄平。

二、平平仄仄交替式

此方法是将对联的“马蹄韵”规则,借用到长联的句脚中,实际上则源自骈体文四六句式的平仄安排。在清代被引入对联中,获得广泛使用。例如:清人彭玉麟的《题扬州平山堂联 》:

大江南,亦有湖,来自衡岳洞,休道故乡无此; 近水楼,收尽烟,论到梅花明,须知东阁占春

上联句脚的平仄为:仄、平、平、仄;下联则为:平、仄、仄、平。均为按“马蹄韵”规则铺排。



又如:同为彭玉麟所题的《南京楚军水师昭忠祠联》:

古来征战几人回?想当年城覆金瓯,洲横铁锁,江流石不转,实疚我心,只今劫满红羊,极目沧桑馀感慨; 日暮乡关何处是?听此地钟声镗鞳,浪激噌吰,鸟鸣山更幽,欣瞻庙貌,特愿灵屯白马,永怀兰芷奠馨香。

上联句脚的平仄安排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则相对,也是参照标准的“马蹄韵”铺排。

三、多仄一平式

上联随结句句脚为仄声字外,其余分句句脚均用平声字;下联则双对。此方式在李开先的对联中便见有使用,但因其为清人朱恂叔推广发扬,故今人又多将其称作“朱氏规则”。例如薛时雨《题南京莫愁湖曾公阁 》联:

诗酒中人,翰墨中人,江山风月中人,薄宦岂能羁?频年摆脱凡尘,逸兴豪情,跨鹤占扬州胜; 循吏一传,文苑一传,游侠货殖一传,通材无不可,平昔服膺师训,感恩知己,骑鲸为上相先

上联共七个分句,随结句句脚“境”字为仄声外,其余均为平声,下联则相反。

四、分段粘连式

对于一些超长联,其往往根据句意,分成若干段节,在每一段节内,其平仄的铺排一般仍按以上第一、二项方式。但在段节之间则要粘连,也就是说第一段节的句脚是仄,那第二段节的起句句脚也应用仄。例如:“联圣”钟云舫所题的《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此联单边各20个分句,段节我已用分隔符隔开,大家有时间时可以看看其平仄的铺排。



总结:

以上四种句脚平仄的安排方法,是相对使用较多的长联格律。但正如开篇所言,对联并没有格律定式。所以在长联创作中,也没有要求一定要拘泥于上述规则。这些规律,不过是前人为我们总结的,能使长联达到声律和谐的捷径。我们在创作长联时,表意、逻辑、气脉等元素仍应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