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春天里,春天在宋词里2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其实大家才情,绝非一面可牢笼。 他的《摸鱼儿》就是一首伤春之作。名句如“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表现了词人热爱春天,却又害怕鲜花开放这种矛盾、痛苦的心理。因为花开必有花落,怒放一定伴随着凋落。 与欧阳修并开北宋“婉约”词风的晏殊伤春之词甚多,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如“无可奈何花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等; 本身具有贾宝玉气质的秦观更是发出了一声令人惊心动魄的长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人们对春天的感伤和呼唤都根源于心事。 这心事多种多样:有来自仕途的失落,有来自亲友的凋零,有来自爱情的失意,有来自离别的苦痛,有来自世事的感叹…… 而最具有终极意义的是词人在春天里生发出来的生命意识。 春天繁花似锦,无比美好,可这美好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必将消逝的。而且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还常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遭受意外的摧残。 夜里有了“雨疏风骤”,早上便成了“绿肥红瘦”;看见是“花落水流红”,想到的是“闲愁万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春天的短暂与人生的有限惊人地相似。由此,词人们就把对春天的感受,提升到了人生这一高度。 伤春,实质是自伤,是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可奈何,是对人生有限、生命无常的恐惧,是对未来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深重忧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