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原名慕容霸,辽宁锦州人。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后燕政权的开国皇帝。慕容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诸燕的皇族,属于鲜卑慕容部,也就是《天龙八部》中那个念念不忘兴复大燕慕容复的先祖。慕容垂是慕容氏最具传奇色彩的代表人物,他英勇善战,同级无敌,死后谥号大燕成武皇帝。一个武字突出了慕容垂百战百胜的战神形象。他的一生,充满着怀疑和肯定;忠诚和背叛;既复杂又矛盾。他存续燕国,使后燕疆域达到顶峰对于慕容燕国有着重大贡献;可是也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前燕的败亡。一生经历前燕和前秦的奔溃,一手建立的后燕也在他去世后不久轰然倒塌,那是怎样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无奈,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战神波澜壮阔又曲折多难的一生。 后燕成武皇帝慕容垂 慕容垂的人生按照事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燕时期(为国尽忠);前秦时期(被迫西入前秦称臣);后燕时期(复兴燕国)。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阐述。 前燕时期:慕容垂从小聪明勇武,气度不凡。十三岁就随父亲征战,文武兼备。十四岁被封为骑都尉。随父亲征伐高句丽过程中,任前锋将军;此战攻入高句丽都城,高句丽王狼狈逃窜。两年后,在讨伐鲜卑宇文部逸豆归过程中斩杀对方主将涉夜干,导致宇文部灭亡,慕容垂因功被封为都乡侯。所以深的父亲慕容皝喜爱,甚至流露出立他为世子的想法。悲催的慕容皝,就是因为他这种过早的这种想法,才导致了慕容垂颠沛流离的一生。其实慕容皝这种想法历史上并不少见:魏王曹操因曹植文采斐然曾打算立曹植为世子;明成祖朱棣也曾因军功许诺汉王朱高煦为太子等等,当然这几位被忽悠的对象都没有好下场,都造成了手足相残的悲剧:曹植被曹丕所杀,留下了那首著名传承至今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明朝汉王朱高煦因叛乱,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放到缸里活活烧死。慕容垂的悲剧依然来源于此。历史的事实证明,无论是谁,千万不要拿皇权试探人心,结果真的好怕怕。 煮豆燃豆萁的曹氏兄弟 慕容皝病逝后,慕容垂的哥哥慕容儁继承了王位。你说,他能不对自己这个差点成为世子的弟弟没有一点怨念和防范吗?虽然慕容儁称帝后,慕容垂被封为吴王,可皇帝哥哥依旧看他不顺眼,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打发慕容垂回老家龙城镇守。谁成想,慕容垂在老家干的有声有色,受到百姓军民的爱戴。这又引起了慕容儁的猜忌,被调回国都任职,也许这皇帝哥哥觉得还是在眼皮底下看着弟弟比较安全。可作为一代战神,慕容家的嫡系代表,慕容垂还是短暂的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公元357年,慕容垂奉命率军北征塞外,击败敕勒人,俘获俘虏、牛羊财物无数,大获全胜。慕容垂威望进一步上升,与四哥慕容恪并成为慕容双杰。然并卵,这除了加重慕容儁对他的不满和畏惧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作用。于是假借皇后可足浑氏告段氏(慕容垂夫人)巫蛊行为(在信奉皇权的封建社会,巫蛊可是重罪),对段氏严刑拷打妄图三木之下把慕容垂牵连进来,进而定罪一杀了之,铲除心腹大患,又是手足相残的戏码啊。可敬的段氏宁死不招,以死亡的代价换来丈夫的平安。按说吴王慕容垂一生对燕国忠心耿耿,慕容儁父子为何还要千方百计的试探排挤慕容垂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吧,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就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到慕容儁去世,慕容暐继位后依然延续打压排挤慕容垂的政策,甚至到了无视国家安危也要整死慕容垂的地步。慕容双杰之一的慕容恪死后,东晋大将恒温(就是那位篡位登基的驸马爷)趁机北伐,一路上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前燕君臣大为恐慌,居然想放弃抵抗回老家龙城(这是什么皇帝和臣子啊,祖宗基业来之不易,只会享受皇位带来的富贵,没有为社稷和臣民一战的勇气)。最后在慕容垂的苦苦劝说之下,拜慕容垂为主将统兵五万,抵御恒温;同时派使臣出使前秦求救,前秦苻坚出兵营救。在前秦和前燕两国的联合抵抗下,恒温劳师无功,退回江南。击退北伐军的胜利,让慕容垂威名远扬,进一步引发了前燕君臣的忌惮。于是他们密谋杀掉慕容垂。慕容垂提起得到消息,本可以先下手为强诛杀他们自立,以当时慕容垂的威望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慕容垂不忍手足相残,无奈之下西投前秦。在这个阶段,慕容垂对燕国忠心耿耿想做忠臣而不得,可叹!这次的离开,抽掉了前燕的根基,前燕的国祚进入了倒计时。 慕容垂投前秦 前秦时期:前秦的苻坚大帝之所以不能并吞前燕,就是由于慕容垂的存在。听说慕容垂来降,苻坚大喜,加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次年,灭前燕,一统北方。前燕君臣不屈不挠的作死终于成功了,自毁长城,燕国江山告一段落。心怀复国大计的慕容垂暗暗招揽前燕旧臣,积蓄实力,意图复国。终于机会来了,膨胀的苻坚在统一北方后,无视大臣的反对,无视丞相王猛的遗嘱,执意南下攻晋,妄图一战定天下。作为在危难之际被收留的慕容垂,按他的战略眼光不可能看不出这时候攻晋是必败的结局,按说应该行臣子之道进行劝阻。但是心中复国的恶魔思想驱使他不但不劝阻,还主张伐晋。因为只有前秦失败,鲜卑慕容氏才有复国的希望。人心的险恶就在于此。苻坚也是被美好的愿景冲昏了头脑,居然还非常肯定慕容垂这唯一的支持者,引为知音,可叹一带明君也有糊涂的时候。在淝水前线,慕容垂率领的嫡系3万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击败敌人,而是想着如何保存实力,迅速脱离战场,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他看来,这就是燕国复国的希望。果然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垂亲军毫发未损。等到苻坚逃到他这儿的时候,慕容垂向苻坚请求去北方威慑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顺便祭祖。苻坚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在这个阶段,慕容垂的刻意背叛有损于他高大的形象,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苻坚皇帝,没有尽到做臣子的心意,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推波助澜,为一己之私,以北方大地重新进入战火的代价,成就自己一家一姓的小家(慕容燕国),甚至有些卑鄙无耻,也许他内心也曾经挣扎过,但是最有的结果说明了一切。虽然在苻坚投奔他的时候,没有听从燕国旧臣的劝说杀死苻坚,但这时候杀不杀有什么意义呢?只能说不杀苻坚可能让慕容垂的愧疚之心和良心的谴责轻一点而已。 后燕时期:与前秦分道扬镳以后,慕容垂经过数年征战于公元386年称帝,建立后燕。经过东征西讨,灭掉一些分裂势力后,目标指向同宗对手慕容泓建立的西燕。慕容垂凭借自己在鲜卑慕容氏中的威望和战无不胜的战神形象,很快就灭掉了西燕。后燕版图达到了鼎盛,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后燕疆域图 慕容垂从脱离淝水之战后开始为复国征战,到灭西燕版图扩张,已经过去了十余年。频繁的征战不但消耗了燕国的财富,军民也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喘喘气。可这位成武皇帝被频繁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冷静,一如他曾经的恩主苻坚一样,不顾国力疲敝,妄图一举消灭鲜卑拓跋氏的北魏,为统一北方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说,人无完人,十多年前好大喜功的苻坚的结果任然历历在目,慕容垂仍然无法逃脱这样的结果。公元395年七月,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统兵8万北伐,双方在黄河对峙。久攻不下的燕军在获悉后方有叛乱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兵。违背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又是一个武字,充分说明拓跋珪勇猛,北魏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率领精锐骑兵两万渡过黄河追杀。在参合陂突袭燕军,燕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对于疲敝的后燕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次年,年过七旬的慕容垂不得不再次北伐以稳定朝局。获胜归来路过参合陂,慕容垂老先生想起全军覆没的惨状,一病不起,郁郁而终。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这个阶段的成武皇帝慕容垂,从兢兢业业复兴燕国到利令智昏不顾国力强行伐魏,军事上的惨败造成了人心的动荡,严重动摇了后燕的统治基础。慕容垂也带着这一段背叛与忠诚交织的人生走向了归途。后燕以武立国,在慕容垂死后,慕容燕国的顶梁柱已经倒塌,一曲幽怨的挽歌奏响,后燕这个四处漏风的大厦将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