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时,就会对人生产生很多思考,思考自己处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当自己到了三十岁时,有的人可能就会想到孔圣人的“三十而立”;到了五十岁时,可能就会想到“五十知天命”。不得不说,孔圣人对人生的总结是相当精辟的,它旨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比如说,孔子认为五十知天命,在这之前,他是希望自己所付出的能够有回报就好,而在这之后,则认为不管做什么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过于计较得与失。 可是,一般人是很难达到孔子这种境界的。假如我们已经年过五十了,还不知道怎么说话的话,那就太不应该了。因为如果依然口无遮拦,就会遭到他人的厌恶。那么,人到五十时,哪些话应该少说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句。 第一句:抱怨生活的话少说。 五十岁就是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可能我们胸怀大志,期望能有所作为;在此之后,可能会认清到现实,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可是,有的人会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时间一久就会抱怨生活缺乏激情,自己碌碌无为。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总是抱怨的话,只会让人感到厌烦,自己也终将一事无成。 第二句:指教别人的话少说。 有些年过半百的人认为自己懂得多,当看到一些懵懂的年轻人时总是会想指教几句。其实,对于积极求学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早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了不少精髓,而那些不想上进的年轻人,即使我们重复千百遍,他们也是听不进去的,你说了只会让他们感到心烦。 所以,古代的贤人在面对他人的请教时,都会自谦地说到“不敢”。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指教别人的能力,而是担心自己总是指教他人,最终让自己太过自满,没法再进步。 第三句:吹嘘过去的话少说 可能不少年轻人都曾听过年纪大的人说起自己年少的故事,如果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儿孙面前谈及过去的事情,是不错的画面。可如果是五十岁,总是喜欢吹嘘过去的事情的话,可能还为时尚早。 此时,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放眼将来。如果总是活在回忆中,只会引起他人的轻视,会让别人认为我们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一味地回忆过去,而应该对未来充满斗志。 所以,人到了五十,不要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就失落,更不要感到茫然,而是要摆正心态,告诉自己这个年纪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始,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少说以上三句话,才会成为他人眼中有德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