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使得通信摆脱了导线传递,让空气亦能“传情”。并且,他成功实现了远距离传送无线电波,让“天涯咫尺”成为人类美好的现实。 1、马可尼的诞生 1874年4月25日,在意大利北部的波隆那诞生了一个名为马可尼的婴儿,这便是后来的无线电鼻祖。他生下来就有一对大耳朵,好像预言着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对收听千里外声音的耳朵。 他以22岁的稚龄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术,接着发明定向天线、雷达等。也是最先使用无线电话和传真(FAX)的人。 在科学智识只具雏形的一百年前,他能在无中生有的条件下,发明今日与我们生活不可分离的无线电,与爱迪生同被誉为本世纪最辉煌的发明家。 2、马可尼幼年的实验 马可尼的父亲曾希望他考取海军学校,而马可尼从小喜欢鼓捣实验,他的“玩具”被父亲认为是荒废学业的祸源。 有一回,马可尼模仿富兰克林的试验,用风筝将天上的电引下来,不慎将整排当绝缘子用的名贵瓷餐碟打碎 在自制的玩具中,他最喜爱的是一风雨预告警铃。这是一具用锌制的架子,放置在屋顶上,用来吸收暴风雨前的静电,再用电线引至一个电铃上,在暴风雨来袭前后,铃声会大作。 13岁时,马可尼正式接触物理和化学课程,且深深爱上了这两门科目;在这一时段,他跟随一位盲眼报务员,学会了摩斯电码,这一技能对马可尼日后发展无线电通讯帮助极大。 3、马可尼母亲的支持 后来升学时,马可尼报考大学无果,虽未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可他的学识渊博。他经常躲在父亲的私人图书馆中,博览群书,增加了不少智识,奠定了往后的发展。 为了要躲避父亲的责骂,马可尼在花园中找到一个秘密地点,作为他的试验室。每当试验有成果时,会喜不自禁地报告给母亲安妮。安妮对他的试验虽然一窍不通,但十分支持,并且在阁楼上觅一隐蔽的房间给马可尼做实验室,这房间只有马可尼和安妮可以进去。 安妮对马可尼的另一大帮助就是说服邻居波隆那大学物理教授利菲,给马可尼予以指导。利菲教授允许马可尼使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将仪器借回家,亦可使用学校的图书馆。马可尼乘此良机将馆内全部有关电学的书籍阅毕。 4.马可尼的实验大突破 (一)「赫兹」论文的启发 马可尼读到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 HEINRICH HERTZ, 1857-1894) 的一篇重要论文,该文详述他如何以实验方法证明英国科学家麦克斯威尔 (JAMES C. MAXWELL, 1831-1879) 所说的电磁波确实存在,并说电磁波是以光波速度前进,可以穿透真空、空气、液体和固体。 年轻聪明的马可尼立即领悟到,这个电磁波可以作为传递讯息之用。动脑筋设法将这构想付诸实施。他的第一步骤是重复赫兹的实验,制作了一对收发机,虽然通讯距离只有可怜约二、三公分而已。 这对收发机经马可尼不断地改良,通讯距离增加到隔壁的房间,再从楼上到楼下,后来距离远至隔一小山。 (二)凝聚检波器的应用 拓展了通讯距离后,另一大问题就是接收机的灵敏度不够高。马可尼受到法国物理学家白兰利发明的凝聚检波器((COHERER)- 这是一内装金属粉末的玻璃管,两端接电线,平时电不通,当受电波影响时,就会通电,管内的粉末也会凝聚,故名)的启示,改良替代接收机上的火花隙,因而使得接收机灵敏度大增。 (三)天地线的创造 当时对电波的理论观念是波长短的电磁波,只能直线放射,而且距离有限,波长长的电波则可以绕山越岭。电波之能在空中进行,是因为太空中有一种叫“以太 ”(ETHER) 的东西存在。长的电波理所当然要用大而长的导体,才能有效地发射出去。 所以马可尼用一大片金属,接在火花隙的一端,并高高地挂在树上,火花隙的另一端则接在地上,电波的强度竟增加数倍超过二公里之遥,这个既惊震又欣喜的现象,是马可尼第三个大突破,也是天地线的起源。自从有了天地线之后,进度神速,效果惊人。 5、著名的7777号专利 马可尼头脑灵活,善于将理论付诸实用。英国科学家洛奇爵士(SIR OLIVER LODGE) 在1894 年发现使用电容器和线圈,可以变更赫兹电磁波的波长,也即是今日我们所说的谐振线路 (RESONANT CIRCUIT)。 马可尼将洛奇这线路应用在他的无线电机上。使得数台发射机可同时发射,各有各的频率,互不干扰,一如今日的电台,河水不会犯井水。 一经试验成功,马可尼立予专利,专利证是7777号,时为1900年4月26日。这便是极其著名,俗称“四个七日” (FOUR SEVENS) 的专利。这一成就,是无线电设计上的一个大突破,也使马可尼公司独霸市场。 6、“无线电之父”当之无愧 1899年,马可尼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1901年又成功穿越大西洋,从英国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马可尼的成功打破了当时很多科学家坚持的一个错误观念,即他们认为由于地球表面是曲面,所以不能远距离传送无线电波。 1909年,马可尼因在无线通信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享有“无线电之父”的美誉。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马可尼(1926年) 1937年8月30日,英国所有的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都沉默两分钟。这是为了悼念当年7月20日在罗马去世的无线电通讯奠基人马可尼。 ▼ ▲艺是每日一拍 七月二十日拍品 伽利尔摩 · 马可尼 致焦尔达诺信札 信笺 一张二页(带信封一枚,附证书) 1931年9月23日作 说明:今日马可尼逝世81周年。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 · 焦尔达诺(Umberto Menotti Maria Giordano)上款。 马可尼为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有“无线电之父”之称。他与焦尔达诺均系意大利皇家学院同事,故此相识。 此信乃是马可尼对焦尔达诺邀请其参加在罗马歌剧院音乐会之覆信。马氏对这一邀请表示谢意,但表示届时他并不在罗马,将无法观看演出。信件用意大利语书就,使用意大利皇家学院稿纸,附亲笔书写的实寄封。 作信当年,马可尼在梵蒂冈和甘多尔福城堡(Castel Candolfo)的波普夏宫之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次微波无线电话联系,凭借对自己祖国和世界通讯事业的贡献,他得以入选意大利皇家学院。 作者简介:伽利尔摩 · 马可尼(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 体验“ 在线云送拍 ” 西泠网拍部·文房瓷杂、青铜器(有来源证明)、明清家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