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样的人生(深度好文!!!)

 健康慢走 2019-03-14

                        诗 样 的 人 生

                        作者:咏樱

   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如醍醐灌顶般,瞬间醒觉。人生原本可以像一首诗那样过去的,这种感觉先前没有,现在有了。

    回顾生命中的过往,竟然真有很多富有诗意和情趣的事,先前忽略了,以为只是生命的常态,不值一提。林老先生说: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如果抱着这种观念去感受春、夏、秋、冬四季,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那一季不是大好时光呢?

     春天最美的风景便是怒放的鲜花。金黄的油菜花、粉色的樱花、白色的梨花,哪一种花都能让你的心瞬间变得柔软。生命中的苦难将我们的心打造得坚硬,如锻造一把利斧。而花朵,这灿烂的、绚丽的、充满色香的柔和之美,却让我们的心慢慢地复苏,产生欣赏、惊叹和无限的热爱!张潮曾说:“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载松可以邀风,……种蕉可以邀雨,植树可以邀蝉。”一个人倘若自身是有情趣的,那么他的生活便处处都有诗意。而一般的粗蠢之人,是很难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花草树木之中体会到特别的趣味的。

     夏天也有夏天的诗意。在乡下,于安静的村庄中,沏一壶热茶,和三五好友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头顶是一轮弯月,还有稀稀疏疏、忽明忽暗的星星。草丛里传来虫鸣,池塘里传来蛙鸣,此情此獍,便是极好的享受。此时的气氛最重要,好友、香茶、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使我们的身体完全打开,仿佛一个巨大的接收器,充分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色声香味。

    想想此刻,你心境平和、神清气爽,人生仿佛一个祥和的梦境。相比于喧嚣与嘈杂,繁华与富丽,简单与安静反而更能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让我们发现日常之美。要感受诗一样的人生,心要先安静下来,否则,你是很难感受到生命中的那些潜藏在简单事物中的深刻和别致。

       秋最能引发文人骚客的感触,也最富有诗意。秋天的芦苇、枫叶、银杏,都能触动许多人的情怀。我热爱秋天的芦苇,这些生长在沟渠边的飘零之物,总能让人产生春去秋来的时序之感,令人思绪无限。这些飘摇的生命,特别能打动我。看到它们,我常常会忆起贫苦而自由的童年。那时健壮的母亲,会挥舞镰刀割来成捆的芦苇,然后扎成扫帚。而我,则在风中奔跑,手中高举着一根轻盈的芦苇,那芦苇仿佛一面飘扬的旗帜,在风中起舞。

      《诗经》对芦花的描写是极好的,由芦苇到美人,亲切而自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思美人用芦花来起兴,这二者有何关系呢?因为芦苇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是很微妙的情感,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感觉似乎抓不住,却又是因人而起。古人的诗意情怀令人叹为观止。读古人的“曲水流觞”,心中便生出无限的向往。平常的饮酒之事,古人却做得仪式感十足,一个杯子,让它顺着水漂,漂到谁的面前就取来一饮而尽,非有闲适的情志,哪能享受如此惬意的瞬间?

说到古人的诗意,便想到“梅妻鹤子”的林逋 。想想那种孤舟蓑衣,以梅相邻,以鹤相伴的画面,这哪里是为生计奔走的凡俗之人?分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现在的人,大多疲于奔命,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所以,诗意的人生是自己过出来的,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倘若你的心中填满了声色犬马之类的欲望,诗意便没有立足之处。只有心思简单的人,才能于每一个日常中发现美好和幸福。

冬在四季中是最肃杀的,全然没有先前的生气和热闹。然而,于有生活情怀的人来,即便最无趣的季节也能生出浓浓的诗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就充满了嘘寒问暖的温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冬,天色暗沉,雪将下未下,烧起红泥小炉,暖上新醅的米酒,静候朋友的到来。这种寒冷中的挂念,更有一种持久的深入人心的魅力。过去没有微信、网络,要安排一场约会并不容易,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易,反而分外让人感动。

冬天,雪是必不可少的点缀,“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倘若没有雪这个主角,漫长的冬季会是怎样的空洞和寂寞,而这些流传千古的灵动的诗句又将从何而来?

诗样的人生是学会体会细微处的欣喜和感动。“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世间事物,哪有寻常之说看惯了的风景你觉得不是风景,而在他人眼中,自然万物,风花雪月,一个驻足回眸,便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感触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