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远古时代姚重华既然已经靠阴谋和欺诈坐上了龙椅,做了大首领,当然不想在将其位置传给别人了,他想等到自己阁下到了晚年的时候,于是便想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姚商均,但是没有想到治水专家姒文命当时因为治水有功已享有很高的威望,并且对于他想把帝位传给儿子的做法是大为不满,而且还拍案而起,并以不能破坏民主选举的老调为借口,逼迫姚重华把帝位让给他。当时的姚重华迫于压力,无奈的只好把帝位让给姒文命。 ![]() 姒文命是帝尧的大臣兼治水总工程师姒鯀的儿子,并且姒鯀则是黄帝王朝的第三任君王颛顼之子,也即如文命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可以说他和姚重华虽然都是黄帝的后裔,但是若论出身门第的话,他却要比姚重华高得很多。姚重华虽然干掉了政敌姒鲧坐上帝位之后,但洪水仍泛滥不止,无奈姚重华是没办法去收拾,便只能将这个治水的难题交给姒文命,让他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来姒文命是和其父姒鯀一样的精通水利工程的高级技术人员,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担当这个治水的大任;二来如果姒文命治水无功的话,姚重华正好便可像干掉他的老爹一样把他名正言顺地把他干掉,以绝后患。 ![]() 当时的姒文命自然不敢违抗姚重华的命令,于是就抛家弃子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治水之路。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中赞曰:“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可见他对其老爹被杀的这一事件中,他不但怀着悲伤,而且感到畏惧。因为悲伤和畏惧,所以使他不敢稍有懈怠,以至于在外面治水的这13年里,他可以说是“过家门而不敢入”啊。治水工作再忙,经过家门,进去看看老婆孩子,能耽误多少时间?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避免重蹈老爹的覆辙。他的身边也许就有姚重华安插的耳目,他不能不小心谨慎,处处提防。姒文命苦干了13年,终于把洪水治平,而他的声望,也在国内达到高峰,他在治水期间,足迹踏遍全国,广泛联络各路诸侯,以发展自己的力量《帝王世纪》说他:“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并说他“纳贤礼士,一沐三握发,一食三吐餐。”说明他在辛勤治水之余,一直未忘广交国中贤才志士。 ![]() 姚重华这才发现,洪水虽然治平,但姒文命却集结了可以与他抗衡的强大力量,他对这个政敌的儿子已经无法控制。如果把王位传给儿子姚商均的话,那么不但诸侯将会群起反对,而且还有可能把自己的儿子的小命给葬送掉,于是他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而又必须做的决定,那就是宣布把龙椅让给姒文命。却说姒文命已经忍耐了十几年的折磨,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上台之后,便“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且效法姚重华当年整治伊放勋的手段来进行处理,于是将他的杀父仇人放逐到距平阳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的苍梧(今湖南省宁远县),让他和被他放逐的弟弟姚象为邻。而更残酷的是,却将他的妻子伊女英和伊娥皇都留在首都,只许他一人前往,好让这个老家伙孤零零地痛苦的死在哪偏远的荒野。 ![]() 《史记》记载:“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说姚重华之死,是因为“巡狩”。其实姚重华坐上君王的宝座时,当时的他已经61岁,随后执政了39年,已是100岁,一个百岁老人,没有理由长途跋涉,越过千山万水,到两三千里之外的蛮荒地带去“巡狩”。即使有必要前往,也应该是姒文命亲自前往,而不应让风烛残年的姚重华去。 ![]() 姚重华高居宝座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历史竟会重演,而且剧情要比以前更加悲惨。全面地翻一翻史籍的记载,可以看出,舜代尧、禹代舜,已经不是什么禅代,而是夺。但三位圣君由于有儒、墨两家的领袖人物与正统史学家为其大唱赞歌,其光辉形象千年不倒,一直被后世奉为帝王的楷模。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收藏转发,小编将持续为您带来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