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心态:守住内心的天平

 用心的人生 2019-03-15


平和心态

守住内心的天平

守住内心的天平 来自道德经 07:39

1、淡定地对待人生得失

 平和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时时以平和心态正确对待得失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如若”得之若惊,失之若惊“那只能在恐慌中生活。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

 

     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撒下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


    “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阵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有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一份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看透了外物得失利弊之后的豁然开朗。拥有一份正确对待得失的平和之心,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2、宠辱不惊是一道精神防线

 面对人生,需要一种宠辱不惊的平和,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所谓的”躁胜寒,静胜热“只有安静下来的平和心态,才能淡然的接受生活的变动。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女儿怀孕了,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他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不论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


      事后知道真相,不是白隐的孩子,并要求带回孩子时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所有的责难与难堪,对他来说,就如微风一般,风过无痕。


      宠辱不惊是一道精神防线。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从而把自己的人生提升到一种宠辱不惊的境界。

3、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它与“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权势无论有多高,如果不知满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那种奔波忙碌的情形和穷人并无区别。

 

    曾读过一个贪心人的故事,说是一个大臣向皇帝请求要块封地。皇帝很慷慨,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珍惜你所拥有的,学会知足知止,让自己变得平和安宁。

4、平和的“糊涂经”

    糊涂的人往往更快乐,幸福会追着他们走,他们不必费尽心机争取,可以随意享受阳光的热情。


    太过理性的人则是追着幸福跑,用尽全力也抓不住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幸福。


    参透这本“糊涂经”,就要懂得“吃亏是福”。


    老子说“大智若愚”,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
将“智”深埋内心中,面对过于复杂的世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将复杂抽出生命。

 所以“糊涂经”是一种平和超然的心态,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哲学。

5、守住内心的天平

    现代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终日钻营求取,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现在是该让心态回归平和的时候了。 要守住内心的天平,就要平衡你太过算计得失的内心。

在老子第四十四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若太过注重自己,就会有种飘飘然然的感觉,忘乎所以,最容易失去自己的本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