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然是要塑造人的,但是,究竟塑造什么样的人,专家是板砖齐飞,教授是叫嚣不已。但最终还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老子说得很清楚:上善若水。最高的善若水,而教育最高追求就是引导人向善,那么教育,差不多就是引导学生“若水”。 如此看来,只要搞明白水的本质特点。教育向何方去?就能够迎刃而解,廓然大清。 据说,丰臣秀吉时代,日本有一个将军叫黑田孝高,惯于水战,出神入化,因此有“如水”的别号。因为爱之深,所以思之切。黑田对水的概括,极为精当。共分为五条: 第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第二,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第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第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第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这五条特点,就是“上善”的标志,也是人修德的方向,还是对我们教育的重大启示。 我常常陷入沉思,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学生“若水”的五种品德,岂非教育的大幸? 第一,以自我的提升,推动他人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不亦乐乎? 第二,经常自主探求生命发展的走向,不为世俗左右,不为功利豢养。为了自己的心灵,为了自己的本性,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自然而然就走出来了。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不亦乐乎? 第三,从来就不怕障碍,不怕坎坷。最简单的乐曲,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如同童话中的危机和遭遇,一旦危机和遭遇被战胜,就会境界提升,思想飞跃,从此,一马平川,浩浩荡荡,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亦乐乎? 第四,慈悲为怀,善良为本。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永远用自己的清洁,洗去别人的风尘和污浊。他人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错误中的人是可怜的,是被上帝遗弃的孤儿。故需对他们悲悯。不亦乐乎? 第五,净化他们,只是我的一种本能。因为我必须这样做,只能这样做,非得这样做,心要我这样做,自然而然这样做。一旦刻意,本身就是一种错。不亦乐乎? 居庙堂之高,不会昏眩;处江湖之远,不会孤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永远保持自己的向善之心,守住自己的心灵本性。教育若水,不亦乐乎?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投稿:wkd001@126.com 合作:heimawangzi1424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