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弹性形变: 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弹力。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2.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结构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弹簧是否灵活 (3)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沿力的方向 静止或匀速拉 (4)读数: 例1、 长为10厘米的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重4牛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变为12厘米,当弹簧的长度变为15厘米时,该弹簧下端所挂物体的重为 牛. 答案: 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即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拉力越小,弹簧伸长的越短. 【解析】 长为10厘米的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重4牛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变为12厘米,也就是说,当弹簧挂上一个重4牛的物体后,伸长12cm-10cm=2cm,挂2N的物体时,伸长1cm;当弹簧的长度变为15厘米时,弹簧伸长了15cm-10cm=5cm;该弹簧下端所挂物体的重为2N×5=10N. 故答案为:10. 例2、 某学生用一根长6.5cm的橡皮筋自制测力计,并用钩码和刻度尺测得以下数据:
钩码重量/N |
| 1 | 2 | 3 | 4 | 橡皮筋长度/cm | 6.5 | 7.5 | 8.5 | 9.5 | 11.0 | 橡皮筋伸长/cm |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1)在表中空格内填入橡皮筋的各次伸长. (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______与受到的拉力______. (3)从上面的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此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 答案: (1)从实验数据表格中获取信息,橡皮筋的原来的长度的是6.5cm,当橡皮筋所挂的钩码为1N、2N、3N、4N时,橡皮筋的长度变为7.5cm、8.5cm、9.5cm、11.0cm,故由此得出每一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当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从1N依次增加3N时,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依次增大1cm,当所挂的钩码对橡皮筋的拉力为4N时,橡皮筋伸长了4.5cm,说明此4N的拉力已经超过了橡皮筋的弹性范围,由此得出结论在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关系; (3)从(2)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橡皮筋的测量范围. 【解析】 (1)当橡皮筋受力为0N时,橡皮筋的长度为6.5cm,当受到1N的拉力时,橡皮筋的长度变为7.5cm、当受到的拉力依次为2N、3N、4N时,橡皮筋的长度依次变为8.5cm、9.5cm、11.0cm,所以伸长的长度依次是:1、2、3、4.5.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当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从1N依次增加3N时,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依次增大1cm,当所挂的钩码对橡皮筋的拉力为4N时,橡皮筋伸长了4.5cm.说明当橡皮筋受到4N的拉力时,已经超过了橡皮筋的测量范围,在橡皮筋一定的测量范围之内,橡皮筋伸长长度与所受的拉力越大成正比关系; (3)从实验数据可以获取信息,橡皮筋在所受的拉力在0~3N时,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关系,故橡皮筋的测量范围为:0~3N. 故答案为:(1)1、2、3、4.5;(2)伸长长度;成正比;(3)0~3N.
例3、 铁架台上悬挂一根弹簧,如图所示,分别用6次大小不等的力拉弹簧,测得弹簧伸长记录如下表格,则用这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向下拉力/N | 0.5 | 1 | 1.5 | 2.0 | 2.5 | 3.0 | 弹簧伸长/mm | 2 | 4 | 6 | 8 | 10 | 12.5 |
A.0-3.0N B.0-2.5N C.0-2.0N D.0-1.5N.
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最大弹性限度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解析】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拉力为0.5N时,弹簧的长度为2cm;拉力为1.0N时,弹簧的长度为4cm;一直到拉力为2.5N时,都是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增加0.5N,弹簧就伸长2cm.因此在该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该弹簧测力计的范围是0~2.5N. (2)当拉力等于3.0N时,弹簧的长度应该为12cm,而实际上长度是12.5cm,此时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不成正比关系了. 故选B. 编辑:木梓
标签:中考物理,知识汇总 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