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告诉你春三月如何养生

 熊样熊才 2019-03-15

关于春季如何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有这么一段话: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三个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这三个月,可以说是“发陈”——陈旧的发散了,变成新鲜的、有生机的,所以这三个月,天地的生机、生气都一起逐渐生发起来了。这个“陈旧的”的“陈”,就是“冬天没有养藏好,春天生发之气就无法彻底”的那个东西,一个人如果冬天没有养藏、积累、储蓄好精气神,春天的生发就乏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身体,与天地的气机是相匹配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真谛。

我们中华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生命观!我们的老祖宗在参天究地、返观内视的生命实践中,认识到人体是个小天地,它与整个宇宙的大天地息息相关,所以古圣先贤才敢提出来,我们人类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

这里的“陈”,也包括陈旧的“老病根”,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说的就是春季容易旧病复发,尤其是偏头疼、哮喘、咽炎、高血压等病,若冬天没有养藏好,春天也不注意的话,就特别容易“发陈”——旧病复发。

春季的特点,是天地的“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天地之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天地,向上、向外“发芽”舒展。因此春季养生的要点是让春之气机向上、向外舒张,不断充实、壮大人体的阳气,尽量避免耗伤、阻碍阳气的生发。

春季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遵循“养阳”的原则,适当进食一些“补阳”的食物。许多讲养生的人都以为“酸入肝”,春天属肝,主张多吃酸味,这是错误的!酸味的确入肝,但酸味有收敛之性,有悖于春季“生发”而不“收敛”之气机,所以春季不应该进食酸味食品。相反,春季阳气初生,适宜进食辛甘之品以补阳气。什么食物比较“补阳”呢?根据医家“什么最便宜吃什么”的训示,春季里最便宜的食物,一般都是补阳的理想食物,因为当季的时令食物,应春季的气机生长出来的,必定产量大,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供过于求,价格必降,所以这个季节越便宜的食物往往越适合人体需要,比如韭菜、葱、蒜(吃素的人这些都不能吃)、芹菜、荠菜、蒿菜等。立春当天,还比较适合吃南瓜,中国北方有些地方有“打春吃南瓜,活到八十八”之说。此外,还可以多吃大枣、香菜、花生、豆豉等。有慢性病的人,春天要注意少吃辛发的食物,比如香菇,公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