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课:《发喜糖》

 飞天卡夫卡 2019-03-15
 

今天呈现的,是女儿的一段即兴描写,内容有关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突然为全班小朋友发了棒棒糖,因为她就要结婚了!女儿的这段描写,就再现了当时充满温馨、喜悦的场景。我先把女儿的小练笔复制如下:


数学课快要下课了,秦老师忽然对我们说:“因为我马上要结婚了,所以今天给大家发棒棒糖吃。”

“耶!有糖吃啦!”!大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不禁欢呼起来。刚拿到棒棒糖时,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看着我们吃得香喷喷的,秦老师开心地笑了。

我们兴致盎然地问秦老师,“秦老师秦老师,你的男朋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嗯,算是个踏实的人吧。”“那他帅不帅呢?”“嗯,没有最帅,只有更帅!”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在平时我对女儿的交流当中,我一直对她强调,记叙一个场景,一定要突出画面既视感,画面描述得好了,也就成功地调动了读者的情绪,文章本身也就成功了大半!

在女儿这段不到200字的描述中,我看到了相比之前《迟到》、《篮球比赛》两篇小练笔中较为明显的进步。

进步之一:通顺流畅。从老师发棒棒糖、到同学们的欣喜反应,从小朋友们香喷喷地吃糖,到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问答,都记述得逻辑准确、文字通顺、一气呵成。

进步之二,对话生动。从文字上看,女儿应该是如实记述了当时师生之间的对话。寥寥几句,把小朋友们的童趣、边吃棒棒糖边祝贺老师的快乐场景,尤其是老师愉快的心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做到了语句通顺和对话生动,女儿的练笔效果还是不错的。让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更上层楼,精益求精,那就不妨想象要把这一幕场景拍摄成一个不错的短视频,那么最起码现在拥有了一套不错的台词。但是,好像还缺了一点儿元素。

 
 

是的,欠缺的就是,来自视觉的观察。

人逢喜事精神爽,面临新婚之喜的老师,想必在那一刻的课堂上一定是满面春风、笑意盈盈的。如果能用一两个词来勾勒出老师的笑容,幸福喜悦的氛围一定会比直白地宣布即将结婚直接发糖要来得浓烈。而这笑容,需要视觉的观察。

在听闻老师大喜的情况下,小朋友们欢声雷动。想必当时大家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动。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够适当地形容一下当时同学们的笑脸,或者再介绍一下棒棒糖的色彩、形状甚至口味,则一定会把场景描述得更加丰满!当然,这些要素,也需要视觉观察。

就像我以前多次跟女儿强调过的那样,要多在行文中加入色彩、味道的描述,尽量发挥女孩子心思细密的优势,磨炼自己把感觉完美地复述提炼出来。这就像烧制一件瓷器,文字通顺了,只相当于出窑了毛坯,而加入细腻的色彩、味觉甚至听觉,则相当于为瓷器封釉。

话说到这里,关于女儿这篇小练笔的长短,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好处在于文字通顺、对话生动,但还需要进一些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丰富更多的细节。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把这一幸福的场景拍摄成一部扣人心弦、场面喜庆的小视频,在上述建议之外,就需要加入气氛的调动,或者说,在开头设置出一个悬念。

比如说:为什么秦老师今天提问小朋友们总是笑呵呵的?或者又比如:上课了,秦老师除了拿教具和课本,还拎进来一个很大的包!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呢?

如果能这样以设问开局,铺垫一个悬念,也许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加强这一片段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