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是一名帅气冷酷,杀敌无数的大帅哥,出场总伴有血腥的打斗,也总是第一个到达战场与各类病原体、叛变细胞(癌细胞)肉博的白细胞,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耐受力。中性粒细胞大帅哥做为整部漫画男一号,在剧中几乎都是在战斗,无惧无畏地保护着人体的世界。 (图为中性粒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现实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三大化学武器:溶菌酶、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拥有两种形态:杆状核形态和分叶核形态。 虽然中性粒细胞武器和形态都不少,但是在白细胞界也算得上是最“悲壮”的成员之一,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造成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第一时间聚集在感染的发生部位,试图驱赶和吞噬并消化这些进入人体的不速之客。 大多数情况下最多两三天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就会阵亡,然后被免疫系统清除。用这种悲壮的行动守卫人体平衡。 与此同时,新的中性粒细胞会从骨髓中分泌而出,代替它们的前辈继续执行监察和守卫的职责。 (图为中性粒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 在《工作细胞》中T-杀伤细胞,出场时以军团形式亮相,满屏的肌肉男形象,不论在体形上还是能力都让人觉得是一群霸气十足、战斗力强悍的一类白细胞。 (图为T-杀伤性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现实中的杀伤性T细胞,是淋巴T细胞的一种,拥有穿孔素、颗粒酶等武器,能使细胞溶解、凋亡,是一种监控并在需要时杀死靶细胞的细胞。 能特异性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如移植细胞、肿瘤细胞及受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等。Tc细胞的杀伤力较强,可反复杀伤靶细胞,而且在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本身不受损伤。 (图为T-杀伤性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 在《工作细胞》中,B细胞是身穿军装的小鲜肉,看起来也十分专业。但在战斗中遇到A型流感病毒时,因为发射出的免疫球蛋白对A型流感病毒无效,选择逃离战场,去研制有效的免疫球蛋白。被其他类的白细胞吐槽胆小。 由此可见,B细胞对某些有记忆的病原体有特异性杀伤力,对未知识的对手,B细胞也是无能为力,逃离并非他本意。 (图为B淋巴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而现实中的B细胞拥有必杀技:分泌免疫球蛋白,进行体液免疫。它由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进一步产生抗体。 (图为B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 在《工作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粉红系小萝莉被同伴抱怨战斗力不足,而中性粒细胞大帅哥则力挺嗜酸性粒细胞小萝莉,并称有些事情只有嗜酸性粒细胞小萝莉能做,那就是抗击寄生虫。 (图为嗜酸性粒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而现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不仅有粗大的而华丽的黄金套装,由内而外的贵族气息,而且还拥有四大化学武器: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组胺酶和芳基硫酸酶。虽然对一些细菌和病毒吞噬能力不强,但在抗过敏、抗寄生虫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为嗜酸性粒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 在《工作细胞》中,NK细胞不仅是一位美丽性感的小姐姐,还是一名战斗力强,侦查识别病原体、自身叛变细胞(癌细胞)能力极强的白细胞。在与癌细胞的战斗中展现了NK细胞在清理门户的能力比其他类白细胞要强,尤其在她活化后战斗力爆表。 (图为NK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现实中NK细胞拥有穿孔素、NK细胞毒因子和TNF等化学武器。两种活化途径:折叠通过CD3分子的ζ链、折叠通过CD2分子。 活化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参与第Ⅱ型超敏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图为NK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巨噬细胞在《工作细胞》出场时,一身家政服务工的装扮(却又是不失美貌的知性大姐姐),在脾脏打扫卫生(清道夫的功能),干着毫不起眼的工作,为人和蔼可亲,让你不会联想到战斗的画面。 而她的画风转变是在组织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巨噬细胞大姐姐展现她的另一面——高超的战斗能力。在剧中她拥有一把巨型砍刀,颇为拉风。以一记漂亮的回旋斩,可谓技惊四座,轻松把数十细菌秒杀,瞬间圈粉无数。 (图为巨噬细胞在《工作细胞》中的形象) 现实中巨噬细胞是由血液内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分化后而成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体积增大,细胞质内溶酶体增多,吞噬能力增强,并逐渐分化为巨噬细胞,具有溶菌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等化学武器。 在不同的器官、组织中,巨噬细胞存活的时间不同,一般2个月或更长。 巨噬细胞拥有五大核心能力: 1、吞噬和杀伤作用 2、介导炎性反应 3、免疫调节功能 4、加工和呈递抗原 5、清除体内衰老和损伤的细胞。 (图为巨噬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 ![]() 以上就是《工作细胞》里的出现频率较高的白细胞分类,不难看出,巨噬细胞不论是动漫角色还是现实中都具有超强大的杀伤力,说她第二,也很难找出第一,最能干称号用在巨噬细胞上实至名归。而最好看的一类我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先天势,你认为呢? ![]()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