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木香五分(2g) 人参去芦 猪苓去皮 白茯苓 橘皮去白,各一钱五分(各5g) 白术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各二钱(各6g) 青皮三分(1g) 缩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分(各2g) 【用法】 将药研为细散状,每次服5g,以温开水汤调服,药后得微汗,然则酒病解。用汤剂可在原方用量基础上加大1倍。 【功效】 分消酒湿,行气健脾。 【药理作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肠胃蠕动、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降血脂、抗菌、抗炎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酒积伤脾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苔腻,脉滑。 2.西医疾病 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酒积伤脾证者。 【知识要点】 1.葛花解酲汤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人参配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配青皮、砂仁、白蔻仁、木香,茯苓配泽泻、猪苓,干生姜配神曲,葛花配神曲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白蔻仁①与白术配伍,旨在理脾;②与茯苓配伍,旨在化湿;③与神曲配伍,旨在消食化酒;④与葛花配伍,旨在消酒。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人参偏于大补,白术偏于燥湿,茯苓偏于渗利;陈皮、木香、砂仁、青皮理气,陈皮偏于和胃,木香偏于导滞,砂仁偏于化湿;葛花、白豆蔻仁解酒醒脾,葛花偏于透散,白豆蔻仁偏于化湿;泽泻、猪苓清利湿浊;、神曲消食和胃;干姜温中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13味,健脾益气药3味如人参、白术、茯苓,用量总和是16g;理气药3味如陈皮、木香、砂仁、青皮,用量总和是10g;解酒醒脾药2味如葛花、白豆蔻仁,用量是4g;清利湿浊药如泽泻、猪苓,用量总和是11g;消食和胃药1味如神曲,用量是6g;温中药1味如干姜,用量是6g,其用量比例是16∶10∶4∶11∶6∶6,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酒积伤脾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