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重性精神障碍高峰论坛精彩内容(二)—...

 东方梦图书馆 2019-03-15

左起:李静教授 梅其一教授 康传媛教授 刘哲宁教授

“谈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中,康传媛教授提倡使用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忠诚”和“个体化”。CANMAT/ISBD2018指南指出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心理教育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维持治疗中有较高的证据级别。同时推荐了家庭治疗、人际、社会节律、同伴干预等心理康复措施。康教授同时分享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erome Frank教授的观点,心理治疗有效是缘于以下四点:1. 对助人者饱含情感、充满信任的关系;2. 疗愈的环境;3. 对于来访者的症状能够提供合理解释,一个理性的概念框架或一个神话,并且提供一套程序或仪式解决问题;4、这套程序或仪式需要来访者和治疗师积极投入并被双方相信能够恢复来访者的健康。心理治疗可影响DNA甲基化和抗抑郁应答- 5-羟色胺转运蛋白,说明心理治疗不但能改变患者心理状况,且在生理上同样能改变患者。

同时梅其一教授、康传媛教授、李静教授、刘哲宁教授一同就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授们认为治疗病人经常不是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精神科医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给予患者更佳治疗,包括精神、心理、生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是最合格的心理治疗师,而健康教育工作是对病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疾病健康教育的作用至少可以扩展到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治疗依从性;2.加强对前驱症状的早期识别与干预;3.建立规律的生活模式与健康的行为习惯。辅以心理治疗的精神科治疗才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

左起:陈致宇教授 孙学礼教授 谭友果教授

关于重性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孙学礼教授、陈致宇教授和谭友果教授与现场进行了互动讨论。陈致宇教授指出,当前国际学界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躯体健康愈发重视,BAP、APA在2016、2017年连续发布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管理指南。重性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成为重要的寿命损失原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且心血管-代谢疾病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非正常死亡原因。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精神科医师应对使用SGAs的成年患者筛查心血管危险因素。然而,精神科医师对指南的实际依从性并不高;一个经常提及的原因在于,精神科医师对处理异常躯体发现感到无所适从。

孙学礼教授从生物节律角度对精神和躯体症状进行了阐述和解读,他指出疾病的发展应是“局部障碍”、“趋向节律异常”、“节律异常”和“完全失节律”的连续过程,并列举了精神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等在此理念框架下的分类。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都是生物节律受损的个别表达方式,医生在接待患者时,应该从“大医学”角度看症状,而非强行分割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局限在专科思维内部思考问题。

谭友果教授探讨了一些神经科疾病与精神科疾病共病的情况。癫痫患者精神疾病风险达到对照8倍,治疗中注意抗精神病药诱发癫痫发作的风险。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精神疾病/症状发病率。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具有多巴胺能受体拮抗的作用,会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这给帕金森性精神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建议如果帕金森患者出现帕金森性精神病,需减少抗帕金森用药。若仍有症状或锥体外系症状恶化,则宜选择疗效确切、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争取以最小剂量获得最佳疗效。

左起:朱刚教授 吴文源教授 禹华良教授

接下来在吴文源教授的主持下,禹华良教授、朱刚教授一同对综合性医院/社区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课题进行了讨论分享。就目前重性精神障碍而言均需要综合性干预的长程管理,当今综合医院和社区资源配置的限制导致难以达到最佳实践。联合诊疗的提出和实践或许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模式,以家庭、社区等为中心能够很好的应对国内目前资源不足带来的限制。此外治疗模式的丰富,例如跨学科门诊、MDT、多学科综合查房等都是综合医院已经在实践以及将来可能重点发力的模式,对于患者治疗质量的保证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焦志安 教授

郑英君 教授

临近会议尾声,精彩程度不减,由李惠春教授、焦志安教授、郑英君教授共同主持讨论双相障碍的热点临床问题,也与现场参会的学者们展开了紧密的互动。首先就目前临床上双相障碍是诊断不足还是诊断过度的问题与学者们交换了意见。该问题在临床上还缺乏强而有力的统计证据,两方观点均有充分的理由和临床依据,目前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一方面漏诊误诊率高,一方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过度诊断,所以临床上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的现象并存且都非常常见。此外就临床焦点问题“在双相抑郁治疗中是否考虑使用抗抑郁药”也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最终结论认为仍需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研究显示使用抗抑郁药能够延长复发时间,且不增加转躁风险。

小结

本次会议除了ICD-11的解读,另外在临床实践上也邀请了众多国内精神科专家分别就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享。从心理治疗的运用,到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的联系,以及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策略,都进行了全面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