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表证、痹证用药这样考虑

 厚德载物乾 2019-03-15

一、论表证遣药思路

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均属于邪犯肺卫,均属气和津液发生病变,均体现邪从表解的治法。但二者又有区别:

①风寒之邪导致毛窍闭塞,阻碍营卫运行之机而生寒热;随即影响肺气正常宣发,肺气郁而不宣,逆而不降,遂生咳喘,反映了疾病由外入内的传变规律。温热之邪,自上而受,首先犯肺,影响肺气的正常宣发,变生咳嗽;同时影响营卫正常运行而生寒热,反映了疾病由上而下的传变规律。

②风寒束表,肺气闭郁,则水津凝滞而不输布;风热犯肺,热邪耗阴,则阴津损耗而亏损,反映了气和津的不同病理变化

③风寒外袭,内传于肺,当温以散寒,辛以走表,宣通毛窍,复肺气宣降之常,津液敷布之旧;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当清热解毒,辛凉宣发,恢复肺卫功能,防止病情恶化。二者在病因、病机、立法等方面又自不同,同中有异,学者识之。

二、论痹证遣药思路

痹证涉及皮肉脉筋骨五个层次,所以治痹之方反映了五体同治的基本结构,而与其他治法的方剂结构有所不同。这类方常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

①祛风药:如二活、防风、细辛之类。这类药物味辛性温,能驱邪外出,消除病因;除湿宣痹,通调津气;缓解痉挛而使肝系筋膜得舒,为了突出解痉作用,才以风药名之。风者,筋脉挛急之象也。

②行气药:由于祛风药多具辛温行气作用,所以多数方剂未配专门行气之品,偶亦选用陈皮、厚朴、紫苏等药,取气化则湿化之一。

③养血活血药:如桂枝、当归、赤芍、川牛膝之类。配此可以畅旺血行 ,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④燥湿行津药:如苍术、白术、乌头、半夏、防己、茯苓之流,这类药专为祛湿之用。

⑤舒缓筋脉药:如木瓜、白芍、甘草、大枣,此为筋脉挛急而设。

⑥温阳散寒药:如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配此在于消除病因,宣通气血,温化水湿。

⑦清热药:如秦艽、黄芩、黄连、黄柏,这类药是针对气郁化热的热痹而设。

编辑|任宇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