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家丨从中澳教育的不同,我发现教育的本质原来是这样

 快家教 2019-03-15
我上个月去了澳大利亚参加活动,顺便拜访了我的朋友立夏和她的先生Victor。
立夏是中文系毕业的才女,曾在北师大就读博士,之前在上海一所一流的双语学校工作过,这十多年来一直专注儿童教育和认知发展的研究。
而Victor是汉学家、专业桌游设计师和语言系统设计师,不仅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连四川话都说得特别溜。Victor为剑桥大学翻译过北大陈平原教授的《千古文人侠客梦》,现在正在翻译《论语》。之前我在《暖暖5岁认识800多个字,我是怎么做到的?》里推荐过的,暖暖的识字神器《翻对对》就是Victor设计的。
图片
图片
Kitablo《翻对对》
体验过体制内的教学方式,也熟悉澳大利亚的教育环境,所以跟立夏夫妇很自然就聊到了关于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教育问题,聊到兴致处,Victor还特意开车带我去悉尼几所私立学校参观了一下。
在与立夏夫妇的畅聊中,我能感受到现在中国的很多教育理念越来越与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接近了,当然,在目前仍然还有一些不同,有一些澳洲教育的理念,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
图片
图片
“5岁以下的孩子我不教”
在跟立夏夫妇吃午餐的时候,Victor接听了一个电话,是一名家长打来的。
因为Victor非常热爱汉语,也希望把汉语推广给更多的孩子,所以他编著了海外孩子使用的卡通版中文教材《大大中文》,也开设了系列中文课程,当天就是一位家长来询问汉语课的事。
Victor在礼貌询问孩子的姓名之后,第一个问题问的是:“孩子多大?”待对方回答后,我听到Victor回复说:“不好意思,5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不收。”
Victor告诉我说,他非常不赞同孩子在5岁以前,用坐在教室,使用教材系统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澳大利亚所有5岁前的孩子(就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只有一个教学方式,就是玩。
立夏说,她的两个儿子小时候幼儿园的活动多得她这个中国妈妈有点受不了,三天两头幼儿园校就有各种的活动不说,还几乎每周都会去校外,但从来没听孩子说过,学校学过什么字母、数学等等。立夏一开始总担心孩子的黄金启蒙阶段,这样下去会不会玩傻了?
但事实证明,孩子是玩不傻的。两个孩子在学校的活动中学会了辨认各种植物与昆虫、垃圾如何分类、各种生活应急措施、甚至学会了当地土著的舞蹈。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也在这过程中发展得飞快。
图片
澳大利亚每所幼儿园的教学游戏都是自主设计,并且因为每个老师的不一样,可能会衍生更多的教学方式,但所有的幼儿园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教学评估标准。
我当时很疑惑的问立夏说,既没有适龄课程,也没有评估标准,那孩子的能力发展阶段怎么判定呢?
立夏说,虽然没有评估标准,但全澳洲有一个学龄前的教学大纲,EYLF(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所有的幼儿园都会按照这个教学大纲来设计给孩子的教学。(立夏还贴心帮我找到了ETLF的中文版,在公号后台回复“ETLF”就可以看到,公号:暖暖妈爱分享)
我仔细读了这个大纲,其实各个细则都是围绕着一件事,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学龄前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认知并接纳自我,欣赏每个孩子的不同。
立夏说,虽然家长收不到老师对孩子任何“硬标准”下的评估报告,但你会发现学校还是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等等有要求,只是每一个要求都很巧妙的隐藏在了“玩”里面。
图片
图片
孩子最重要的第一课是体育课
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我看到绝大部分人都有很好的身材,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匀称紧致,非常健康。而且在下午4、5点以后,会发现大量的人从各个写字楼中出来,基本都拎着运动包。
澳大利亚人非常热爱运动,澳大利亚也提倡体育成为孩子最重要的第一课。在澳大利亚,基本所有户外活动的场地,都养护得非常好,而且全免费。但要想在室内做一场文化活动,收费就相当的高了。
在澳大利亚,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社区就会有各种体育活动可以参加了。
悉尼几乎每个区都会有一个叫做“小小田径运动员”的组织,每周末举办田径比赛和训练活动,很多孩子刚会跑就开始参加了,一群小朋友摇摇摆摆很努力地在跑道上你争我赶的可爱景象,常常引得周围的家长忍俊不禁。
图片
除了周末之外,这个组织在周中还会为孩子们免费提供由专业教练指导的培训,立夏的小儿子就是在这个活动中爱上了田径,已经坚持了几年,除了周末参加集体培训以外,自己也会在周中找到教练加课。每次看到儿子在运动场上酣畅淋漓投入训练的样子,她也能感受到儿子的热爱。
目前其实国内的家长也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但是相比起澳大利亚人对于体育的狂热,确实还有一段距离。
在澳大利亚,但凡周末和课余,澳洲的很多父母都会带孩子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里去,会为了孩子的一场比赛,跨省跨州的参与陪同。在他们的眼里,运动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件事,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图片
之前在主持Dr.魏的新书发布会的时候,也聊起过关于运动的问题。Dr.魏说,其实体育运动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话不知道给了多少家长误导,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你会发现,运动好的人,往往工作生活也不会差。运动给他们提供了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在心智上潜移默化的历练已然贯穿终身,越到人生后半程,这个优势就会越显现。
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这个仅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早早的稳定在了发达国家的队列里,教育质量位列全球top 10内的原因。
图片
多选择的精英教育
澳大利亚跟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同样是属于精英教育。
比如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教育体制下,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公立学校一般按区招生,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学;但横跨这三种学校之上,还有一种叫做精英中学。
在全州800所中学里,只有21所全制精英中学,宗旨是招收学业上有天赋的孩子,集中起来因材施教给与更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育。精英中学的阅读、写作和数学平均成绩据说一般在全州的前百分之二十五,2018年全州高考成绩排名精英中学就占据了前十名里的八个,而且大部分精英学校还是免费的公立学校,所以想要进入精英学校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图片
立夏也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最顶尖的精英学校里的孩子相当多是华人子女。华人家庭普遍重视学业教育,很多父母会花大量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课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学习的强度虽然跟国内不能相比,但孩子的学业负荷也还是相当大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的澳大利亚父母,也包括部分的华人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局限于上“精英学校”追求纯学业优秀一条路。
立夏的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在她看来可以有三个选择:
一是公立精英中学;
二是较为昂贵的私立学校;
三是家门口的普通公立中学。
立夏的儿子报考了精英学校,而儿子的好朋友Jason,曾一起被学校推荐去参加奥数比赛的孩子,却没有去考精英学校,直接进了家门口的普通公立学校。
立夏在跟Jason妈妈聊起来的时候,Jason妈妈说:最近的精英学校离我家单程也要四十分钟,而公立学校就在我家街对面,孩子每天节省下一个多小时的旅行时间,去打打球做点别的感兴趣的东西不好吗?
其实,澳洲人重视孩子的教育,像中国父母一样,家庭的相当部分开支也都会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是想象中的“散养”。
但他们不认为精英路线是唯一的。能进入精英中学当然好,但也不必过分勉强,因为孩子的心理、情感、体能、社交各方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而且他们认为,不是只有全方位人才或者学术上有成就才算精英,在某个领域突出,比如:音乐、艺术、体育等等,也都是另一种“精英”,孩子完全可以多元化成长和发展,而家长更有责任为孩子和家庭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图片
这次是我第一次去澳大利亚,不论是澳大利亚的风光还是每个人传递出来的乐观和热情都让我觉得非常喜欢,这次跟立夏夫妇了解到的澳洲教育也让我觉得感受颇深。
教育有时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有时又非常简单,我并没有觉得西方教育就一定很好,中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不过在“因材施教,独立思考,人格塑造”这个方面上,我觉得澳洲的教育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起点都不一样,但对于我们父母来说,我们想要的是过好属于孩子他自己的人生。
所以,教育孩子这件事不仅仅是局限在高分与名校,还有更多的品质可以教给孩子,比如自信,尊重,沟通,生存技能,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这些才是孩子能适应未来的优秀品质,也是教育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