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

 湖南周慎 2019-03-15

六味地黄丸载于(《小儿药证直诀》),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消渴,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牙痛咽痛、牙齿动摇,或足跟作痛,或小便淋漓,或囟门不合,或房劳过度后月经不行,舌红苔少、脉沉细数。该方三补三泻,寓泻于补,适宜于虚证和虚实兼夹之证。

一.哮喘

李某,女性,51岁。因咳喘反复发作10年,复发1周而于2011420初诊。患者近10年来经常出现咳嗽气促,多次去多家医院就诊,经各种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后仍经常复发。1周前,咳喘复作,经喷药(舒力德)后可以缓解,但仍天天发作。现发作性咳喘痰鸣,每于凌晨4点和下午7点发作2次,喷药后当即缓解,平时不咳不喘,伴发作性鼻塞,发作时喷嚏、流清涕,口不苦,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此乃肾虚则不能纳气所致。治宜温肾益肺,肃肺平喘。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温肺止流丹加减。药用: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党参10g桔梗10g细辛3g,荆芥6g,诃子10g,甘草6g7剂。427复诊,服上方后咳嗽不明显,凌晨和傍晚的气促均未发作,发作鼻塞时流清涕的量减少,但凌晨4~5点有时呼吸粗重,不需喷药,脉细。效不更方,仍守原法加减。用上方去茯苓,加枇杷叶10g。续服7剂。54三诊。不咳不喘,不需喷药,但晨起时鼻塞,喷嚏,流清涕,脉细。仍守原法加减。用上方去丹参、枇杷叶,加辛夷15g,苍耳子6g。续服7剂。患者于201161因咳嗽复作3天而再次来诊,讲病情一直稳定,直至3天前因吹空调后咳嗽复发,未出现气促,鼻不塞,不流涕,改用解表散寒之法以善后。

二.强迫症

邓某,男性,73岁。因失眠、强迫思维反复12年,加重3个月而于200819就诊。患者近12年经常出现失眠,强迫思维,恐惧,反复洗手,疑心重,多次诊断为强迫症,经用阿普唑仑等药治疗,症状不能完全消失。3个月前因事不顺心症状加重。现失眠明显,入睡难,靠睡前服阿普唑仑亦只能睡12个小时,多梦易醒,难再睡,恐惧感明显,经常感到手不干净,反复洗手,心烦易怒,口干,胸前区闷痛,纳食可,大便可,夜间小便45次,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数。血压145/90mmHg。此乃肝肾阴虚所致。治宜滋补肝肾,平肝安神。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5g(砂仁拌),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朱茯苓10g,泽泻6g,五味子10g,炒酸枣仁30g,夜交藤30g,生龙齿30g(布包先煎),磁石30g(布包先煎),珍珠母30g(布包先煎),生牡蛎30g(布包先煎),丹参30g,瓜蒌皮10g7剂。319复诊,睡眠好转,恐惧、胸痛均已减轻,仍有时坐卧不安,心不烦,口不干,大小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仍用上方加地龙10g。续服7剂。423三诊,胸前不痛,不服安眠药亦睡眠好,心境平静,无明显强迫现象,足冷,口不干,大小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30/85mmHg。仍用首诊方加降香10g。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三.尿频

郭某,女,56岁,长沙人。因小便频数反复20年而于2014年1月8日就诊。患者一直小便频数,近来每夜达数十次,稍微憋尿则左少腹痛,纳食可,大便正常。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50/90。乃肾虚失摄所致,治宜补肾益精,佐以理气止痛。方用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10g,益智仁10g,菟丝子10g(布包),覆盆子10g,枸杞子30g,桑螵蛸10g,灯芯草3g,荔枝核、橘核、制香附各10g,车前草30g。7剂。1月22日复诊,患者讲服上方后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现晚上小便只有4次,少腹不痛,耳不鸣,近伴咽痛,舌质红,苔黄,脉细滑数,血压130/90。药已见效,仍守原法加减,用上方去橘核、香附,加马勃5g,乌药10g,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