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行医故事

 湖南周慎 2019-03-15

李杲(1180——1251年),金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拜名医张元素为师,学术上受其影响较大。当时正处在战乱环境,人们生活动荡不安,常遭受饥饿寒冷和精神刺激,这些因素引起的疾病很多,用医治伤寒的方法来治往往无效。李杲从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出了“内伤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根据《内经》关于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治疗上强调调理脾胃,升提中气,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新方剂。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派为补土派。他的医学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药象论》等。

李东垣医师在金朝天亡时55岁,在元朝生活了17年。蒙古贵族势力,为攻灭金朝和南宋大举南下时,不断发动战争,致使瘟疫流行。此时,李东垣以他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不少疫病患者的生命。他治病疗疾的感人故事很多,下面就介绍一下他治愈大头瘟患者的故事。

公元十三世纪初,由于时局不稳,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大小官员,瘟疫来了谁也逃不脱,其中最令人恐惧的是大头瘟。据说,染上这种病的人,起初体内时冷时热,随后就身子沉甸甸的站立不稳,过了几个时辰,头面部开始肿大,逐渐地连眼睛也睁不开了,嘴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个不停,咽喉也不畅通,口干舌燥。这种病也叫大头伤寒,一旦患上了它,就很难治愈,人们害怕传染,亲戚之间也不敢往来了。当时,某县的张县丞也染上了这种病,他就赶快派人请医生。请来的医生给张县丞开的处方是承气汤加板蓝根,张县丞服了一剂之后,病情有所减轻。但是到了第二天,他的病又恢复了原状,叫人又照方检药煎服,服下之后病情又有所缓解。可这样反反复复,就是治不好,渐渐地病情就很危急了。于是,张县丞派人远道前往真定,好不容易请到了李东垣医师。李医师一到,就给张县丞诊脉瞧病,还问他服过什么药,张县丞如实告知。李医师说:“每个人身上都由气来支撑,上半身的气来自于天,下半身的气来自于地,这样才维持了身体的平衡,您患的病是因为邪热寄居到了心肺之间而且直往上攻,破坏平衡,直到头部没有出处了,就使头面部肿大。这本来是发生于心肺间的疾病,可您前几天服的药却是泻胃的承气汤,胃部本来没有病却用药去攻,心肺部位有病却没有得到治疗,竟不知道服了药治不好病是什么原因,如此用药之误,这也叫医生吗?我来给您开一个处方,吃上几剂,保证能够好转。”于是,李医师在处方笺上写道:黄芩、黄连各五钱,元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各一钱,僵蚕七分,甘草二钱,桔梗三分,升麻七分,柴胡五分。然后对张县丞说:“黄芩黄连味苦,性平,用它们泻去心肺之火;元参、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味苦辛,性平,用它们清火散肿消毒;僵蚕是清痰利膈的。以上这些药合在一起向您体内的疾病进攻比较猛烈,恐怕您的身体难以承受,就加了甘草二钱来缓解药性。由于您的病主要体现在身体上部,所以加了桔梗三分来承载,不致使药性下沉而保持上浮,始终作用于头面部。升麻和柴胡在这里用于升气,它们一个升气于右,另一个升气于左,使纯正的清阳之气上升到头面部,驱赶病邪,使之不再危害您的身体。”一席话,说得张县丞连连称是,他立即叫人检药煎药。他服下之后不久,果然病情缓解,再服两剂就痊愈了。

当时,那个地方有许多人被大头瘟夺去了生命,也有许多人还在忍受这种疾病的折磨。张县丞患的大头瘟却被李东垣医师治好了,人们奔走相告,患者纷纷向李医师求治。李医师一一接治,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减药方。如有的病人气虚,就加人参二钱以补元气;有的人气胀,就加陈皮二钱以   通壅滞之气。虽然有所加减,但基本上还是张县丞服过的那些药,患大头瘟的人凡是服过这个处方,都获得治愈。李医师还说,如果病人大便秘结就必须每剂药另加一点大黄后共研为细末,一半用汤水调稀后慢慢服下,另一半加蜂蜜和匀捏成蜜丸放在口里噙化咽下。

由于李东垣医师的处方当时救活了那个地方很多大头瘟患者,后人就给它取名为普济消毒饮,一直流传至今。

 李东垣医师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单方、验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有名的“枳中消气汤”、“积实痞丸”“普济消毒饮”等等,就是他的杰作。有些经常要用的验方,他就照方制成药丸药粉,以方便患者服用,如当时患脚气病的人很多,他就将自己总结出的验方“当归拈痛汤”制成药丸或药粉,患者来就诊时,能够及时用开水服下,方便快捷。如果用药丸或药粉还不足以满足治病需要,那就另添几样煎后与药丸或药粉同服,也比煎一大罐子药要方便得多。

他那治脚气的“当归拈痛汤”由如下一些药材组成:酒炒茵陈,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锬甘草、酒炒黄苓、酒炒苦参、当归、猪苓、泽泻、知母、人参。这些药在今天来说,也很平常。他用这些平常的药制成了药丸、药粉,治愈了不少人的脚气病,下面就讲一个他治脚气病的故事。

有一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年纪还不到40岁,身体却很肥胖了。一天,他派人将李东垣医师请去给他治病,原来他患了脚气病,面部和四肢的关节微肿、色赤,而脚和小腿不仅赤肿,还痛得难以忍受,连别人的手接近他发肿部位的皮肤时,疼痛也会加重。他对李医师说:“患了这种病,什么事情也没法干,也无法入睡,躺着不舒服,起来之后也不舒服,日日夜夜都感到很痛苦,企望您良药早施,让我解除痛苦,当感激不尽!”李医师为他切脉并问诊后方知,原来他是南方人,来到京城所在地的北方后,水土不适,觉得十分寒冷,他听说喝酒可以卸寒,所以每天都饮酒,久而久之,酒喝多了,就损伤了脾胃,消化功能就差了,使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就直接往肠道理去了,这就增加了肠道、肾和膀胱的负担,进而引发水肿。摸清了他的病情,李医师就开给他当归拈痛汤药粉一两二钱。这药粉李医师当即从随身背着的药箱里取给他,叫他两天内服完。两天之后,李医师再次前往问诊,病人的疼痛已减轻了一半,便叫他接着再服两天。之后,病人身上所有肿痛已基本消失,只有右手指头的未端还稍微有一点赤肿,李医师就用三棱针将他几个指头靠近指甲的地方刺一下,挤出了一些黑血,赤肿就全部消去了,他的病就这样给治愈了。

过了些日子,那位朝官的病又复发了,李医师又得前往诊治。原来他这种病治好了之后还不能吃湿面,而北方又以面食为主,那朝官吃了几天面食后又觉得肢体疼痛了。李医师此次给他开的处方是枳实大黄枳汤,枳实五分、大黄、(酒煨)三钱、当归一钱、羌活一钱五分。他只吃了一剂,就觉得连大小便也比以前畅通了许多,身上的疼痛也完全没有了,真正痊愈了。

事后,朝官向李医师请教治病的医理。李医师说:“脚气病嘛,就是因为水湿所引起,面食滋长湿气,湿气阻塞了血液行走的通道,龙其是关节处最易发生阻塞,所以人们常说关节炎由湿气引起。我先给您服的药粉是清除您身上的湿气又消除肿胀的,后面您的病复发了,再服药粉功效就不大了,所以就另开一剂药煎服。这一剂药中的羌活味辛,是温性约,能够渗透关节除湿,我在处方里就将它作为主药;血液停留在哪个部位不行走的话,哪个部位就痛,当归也是一种味辛的温性药,却能够疏通血道,达到止痛的目的,所以也在处方里用了它;另两种药,枳实味苦性寒,治痞消食,使食物能够在胃里得到很好的消化,大黄也是味苦性寒却能够疏导身体表面的湿热,畅通肠胃。这几样药各自发挥功能,果然治好了您的病。不过,饮酒过多的确伤害身体、引发疾病,所以您要控制饮酒才是防止疾病复发的根本。”朝官听了连连说道:“言之有理,本人今后定当控制饮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