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骨神经痛治宜杂合以治

 湖南周慎 2019-03-15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主要从虚、瘀及风、寒、湿论治,通常多因兼夹为病,宜杂合以治。

1)杂合虚、寒、瘀以治其虚在肾案

患者王某,女性,68岁,长沙人。因右下肢后外侧疼痛反复发作12年,复作2周而于2011324初诊。患者从1999年开始经常出现右下肢疼痛,痛在后侧和外侧,多次去多家医院就诊,经腰椎CT等检查,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牵引及中西药(不详)治疗,疼痛仍时有发作。2周前上症复发,现右下肢后外侧疼痛,局部畏冷明显,行走受限,扶来就诊,伴腰酸软,下肢无力,纳食可,脘胀不适,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胃炎等病史。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中医诊断:偏痹,肾虚络瘀证。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根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治宜补肾强骨,温经通络。方用金刚丸加减。药用石菖蒲10g,萆薢10g,补骨脂10g,木瓜15g,杜仲15g,狗脊15g,续断10g,当归10g,白芍15g,橘络10g,鹿衔草30g,威灵仙30g,乌梢蛇10g,海桐皮10g,蝉蜕10g,紫苏叶7g7剂。患者于201237因慢性胆囊炎来就诊,讲服上方后下肢疼痛缓解,并且已近一年未再发作。

按:此案乃虚、寒、瘀相杂为患,其虚在肾,其寒、瘀在骨,故用补骨脂、杜仲、狗脊、续断补肾壮骨,威灵仙、紫苏叶温经散寒,当归、萆薢、鹿衔草等药活血通络,虚充则寒散,瘀化则络通,偏痹自愈。

(2)杂合虚、寒、瘀以治其虚在血案

患者邹某,女性,56岁,望城坡。因右下肢外侧胀痛反复发作4天而于200917初诊。患者4天前突然出现右下肢外侧胀痛,床上不能翻身,不能行走,背来就诊,腰胀,下肢无明显冷热感觉,纳食及大小便正常,夜间因下肢痛而影响睡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血压130/80mmHg。第四五腰椎棘突右外侧1cm处有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CT检查示腰椎椎间盘膨出,相应硬膜腔受压。中医诊断:偏痹,血虚寒瘀阻络证。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根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治宜养血散寒,通络止痛。方用消瘀蠲痛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白芍30g,川芎10g,桂枝6g,秦艽6g,独活10g,续断10g,细辛3g,姜黄10g,伸筋草10g,千年健30g,威灵仙30g,甘草5g7剂。114复诊,患者服上方后下肢胀痛明显减轻,目前胀痛局限在右小腿外侧,晨起为甚,床上翻身自如,自行走来就诊,不影响睡眠,其余均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效不更方,仍守原法。用上方去伸筋草、千年健,加乌梢蛇10g,川牛膝10g。续服7剂。121三诊,右下肢痛缓解,但新出现右小腿酸胀不适,活动时右下肢无力,纳食及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左兼浮。考虑寒邪虽去,血虚与血瘀仍存,并新感风邪,改用养血通络为主,兼散风邪。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药用白芍30g,甘草10g,丹参30g,续断10g,薏苡仁30g,川牛膝10g,木瓜15g,蝉蜕10g,威灵仙30g,独活10g,紫苏叶6g,乌梢蛇10g,海桐皮10g,橘络10g。续服7剂。218四诊,双下肢不胀不痛,但有时右下肢有麻木感,呈阵发性,数分钟后可以缓解,无明显其他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左兼滑。考虑血虚风寒滞留未去,仍用养血散寒通络之法。用二诊方去威灵仙,加乌梢蛇10g,川牛膝10g,白芥子10g,紫苏叶7g。续服7剂以善后。未再来就诊。

按:此案亦乃虚、寒、瘀相杂为患,但其虚在血,因血属阴,夜间为阴气所主,故患者的下肢痛常在夜间而影响睡眠。其治用当归、白芍、千年健养血柔筋,桂枝、细辛温经散寒,川芎、姜黄、续断活血化瘀,秦艽、独活、伸筋草、威灵仙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针对血虚、寒、瘀而设,血虚得充,寒瘀一祛,则偏痹可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